今年以来,有关TOPCon电池产业化扩张的消息频出。尤其是刚切入光伏赛道的“跨界”选手们,大多把目光投向包括TOPCon在内的新一代电池技术。
近日,沐邦高科发布公告称,与鄂城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愿意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甲方园区范围内安排项目用地约500亩,供乙方建设沐邦高科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投资规模预计48亿元。
此前,沐邦高科还与梧州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拟共同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目前正在进行中。
除了沐邦高科,皇氏集团、钧达股份等上市公司都在跨界布局TOPCon电池行业。
据长城国瑞证券统计,截至今年6月15日,国内已建成的TOPCon电池产能30.55 GW,在建/待建产能178.8 GW;在建产能中,预计有62.3 GW产能将在年内投产。
从发展前景来看,光伏新能源市场增量巨大,行业长期向好。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为75-90GW,“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将达83-99GW。
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光伏电池行业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中国光伏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电池产量约为198GW,同比增长46.9%,预计2022年全国电池产量将超过261GW。
据了解,N型电池技术可细分为异质结(HJT)、TOPCon、IBC等技术类型,目前业内讨论最多的为TOPCon和异质结技术。
而TOPCon电池更是由于降本增效可期,成为光伏行业的风口。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国内TOPCon电池产能约10GW,伴随效率、良率和规模化生产性价比的提升,其市占率将逐步提升,2022年TOPCon电池产能规模有望超过50GW,2023年产能或达80GW。
“电池片的技术进步是光伏各环节众多技术迭代中影响最大的方向,继PERC电池实现普及并逐渐接近其理论极限后,TOPCon、HJT、HPBC为代表的新型电池技术受到更多关注。”招商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基于目前的效率、成本测算,TOPCon相较PERC已有一定经济性,年初以来继晶科等企业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大规模投产TOPCon;未来随着激光SE、金属化优化,其降本增效仍有比较可观的空间,预计TOPCon有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竞争力。目前TOPCon已经开始量产,正在新技术推广的红利期,如果下半年先行者的盈利优势得到进一步确认,行业态势可能会更清晰。
随着PERC电池效率逐步接近24.5%理论极限,同时TOPCon自身的绕镀问题也已经解决,TOPCon电池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彰显和认可,成为目前产业化较快的技术路线选择。
上述研究报告还认为,电池环节的技术革命更有价值,自身在降本,提效会放大技术变革的影响。以TOPCon、HJT、HPBC为代表的电池片技术,近几年都获得了更大的投入,未来可能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原标题:TOPCon电池成光伏行业风口 沐邦高科从梧州到鄂城大手笔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