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动力电池供需失衡怎么破?一体化布局是推手 回收利用是关键
日期:2022-09-1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uxiaoyu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持续近3年的疫情,并没有阻止电池新能源产业迈向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和高景气赛道。”8月30日~31日,2022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论坛在广东东莞举行。电池“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在开幕式上表示。

即使在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供需不平衡的大环境下,动力电池行业依旧迎来新一轮的爆发。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前20企业中,有15家中国企业上榜,且部分装车量增速大涨。记者了解到,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链深度融合,行业正在增长与困境之间寻求平衡。

锂钴镍资源暗含风险?电池回收成为破局之道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的看好,目前多位业内人士已将今年销量预期提升至600万辆左右,且四季度还有望再度上调这一预测。

一边是下游旺盛的需求,一边是动力电池产业链掀起涨价潮。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徐政和分享了一组数据:近年来,锂离子动力电池相关金属价格猛涨。2019年7月钴价最低为22.47万元/吨,2022年3月钴价达到55.66万元/吨,不到30个月涨幅接近150%;镍价则稳步增长,今年4月达到了23.51万元/吨,而价格最低时只有9万元/吨;2020年12月碳酸锂的价格约5万元/吨,今年4月更是达到了46万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碳酸锂价格在年初冲至高位后虽有所回落,但近来数月依旧居高不下。不过,于清教提到,当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产业一体化布局全面升温;下游需求市场持续提质扩容,动力电池各细分领域再获跨界投资者的青睐。

针对保障资源安全,徐政和指出,电池回收势在必行。布局锂、钴、镍等关键资源,建立电池生产和回收的循环体系,通过电池回收及电池材料修复再生,可以从根本上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同时,由于退役动力电池易燃易爆、安全存放难,重金属含量高、有毒有机组分含量高,从环境角度看,为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电池回收同样势在必行。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同样表示,电池材料资源供需紧张,回收利用将发挥重要作用。动力蓄电池产业的扩张导致正极原材料需求增长,正极原材料产业发展增加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如果未来5年内金属资源需求持续扩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可一定程度缓解供需紧张的情况。”他说。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副总裁、新能源汽车分析师李鹞分析称,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报废量也将快速提升。此外,在废旧电池环境风险和政策红利期双重驱动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迎大规模放量。

一体化布局渐成趋势?上下游需协同作战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陈泉泉指出,由于资源端供需错配,近年来,多家企业跨界入局锂电上游矿产资源。其中,电池企业与整车厂通过资本、产业合作,加强锂、钴、镍、磷等资源端供应保障;传统制造业经营业绩承压,多元化转型需求强烈;有色金属巨头跨界进军锂矿,拓展与新能源相关战略性矿种,构建新增量领域。

“不仅仅是上游矿产资源领域,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领域,也频现跨界投资者的身影。”陈泉泉表示,在正极材料领域,化工企业战略布局新利润增长点,磷化工、钛白粉企业切入磷酸铁/磷酸铁锂产业链;负极、隔膜、电解液等领域,则多为横向一体化,多元化产业布局,或者纵向一体化,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此外,整车厂也在加强电池领域的布局。同时,外资也在积极布局中国锂电产业链。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论坛上表示:“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9个字: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首先产品要高端化,代表我们要不断提升比能量,提升循环寿命,降低成本,最核心的是提高安全性;二是能源的低碳化,电池行业是很耗能的行业。面向未来,全世界都在制定电池的碳足迹和碳法规、碳税相关政策,还需要面向绿色电池开展一系列工作;三是智能化,要实现全链条的智能化。”

“在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期,需要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建立稳定的生态链,不能孤军奋战。”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Pack技术部部长、芜湖奇达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峰表示,“从矿产、材料、电芯到整车厂,头部企业要更具有担当,做好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稳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动力电池领域,在储能等增量市场,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提升。根据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分享的数据,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来自中国企业,2021年,中国企业储能锂离子电池(ESS Lib)出货量为42.3GWh,占全球出货量的63.8%。

原标题:动力电池供需失衡怎么破?一体化布局是推手 回收利用是关键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赵琼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