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成为全球共识之后,光伏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明朗的发展前景却也带来了拥挤的资金与厮杀的赛道。在隆基稳占组件年度出货榜首两年之后,今年组件端的激烈竞争再进一步。
8月26日,晶科能源发布半年度财报,全球四大组件厂商皆已披露业绩与出货数据。公开数据显示,晶科延续了第一季度的势头以18.21GW的出货量拿下第一,天合、隆基、晶澳分别以18.05GW、18.02GW、15.67GW紧随其后,前三家企业的出货规模差额甚至不足1GW,足以见组件端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数据来看,前四家光伏组件出货总规模近70GW,加上排名第五、第六的阿特斯,TOP6组件企业总出货量将超过85GW。按照全年250GW的装机预期,TOP 6组件企业的市占率至少将达到70%。组件行业的头部集中度进一步加强,但由于上游硅料的居高不下,组件厂商的依旧负重前行。随着上半年组件出货量排名的变化,且各家差距不断缩小,在出货榜首被天合、晶科、隆基垄断多年之后,组件环节的排名争夺再次陷入焦灼。
从财务数据来看,隆基以强悍的一体化产能布局仍然引领营收、净利以及毛利率三大数据榜,且现金流充足,但在全行业进入N型争夺战的过渡时期,隆基作为PERC时代的技术引领者,迟迟未选定技术路线,也给隆基未来的行业话语权争夺带来了不确定性;
尽管晶澳在出货与营收方面不及其他三家,但却在净利润能力上表现亮眼,这也符合晶澳一直以来的经营策略——思路稳健,对利润率把控最强,但扩产和新技术投入保守;
作为曾经4年位居组件出货榜首的晶科能源,在回A之后正迅速发挥其在技术与营销层面的优势。一方面,在融资顺畅之后,晶科能源正加速补足其一体化劣势,近两年在硅片与电池环节不断扩产,一体化布局加强;同时,全球化的营销布局也是晶科能源的绝对强项,加之Topcon技术最先量产为晶科能源的组件出货奠定了基础,但同样可以看到的是,出货与盈利的矛盾仍然明明显;
对于天合光能来说,自从回归A股之后,其无论是在营销布局、产能扩张以及渠道拓展上都在引领行业。在选定210尺寸平台后,天合光能以其强悍的市场开拓能力,将210概念深入行业,与此同时,天合光能作为前四家组件企业中分布式业务耕耘最久、经销渠道能力强的企业,亦在分布式光伏市场表现优异。而分布式光伏市场作为组件盈利较好的市场之一,也支撑了天合光能上半年的出货与盈利能力。面对供应链的持续波动,天合光能正欲打造超级一体化企业。
各企业组件经营详情如下:
晶科能源:全球化布局 力推N型TOPCon
此次在上半年取得出货量第一,得益于晶科更优秀的全球化布局和海外市场基础,从晶科能源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目的地来看,欧洲市场占比最高,中国、亚太和新兴市场区域均有较高贡献。在欧洲市场,晶科的N型Tiger Neo系列组件产品实现了大量签单和较高溢价水平。在中国市场,公司布局大基地项目的同时专注于分布式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实现出货量快速增长。此外,公司在拉美、印度等市场也通过领先布局,抓住市场轮动机会实现快速增长。
作为四家中最晚回A的晶科,一度融资扩产落后于同行,但在拆分回A后,迅速加快扩产步伐。同时,作为n型TOPCon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先锋,晶科在该领域产能布局最为积极,晶科在半年报中明确提到,垂直一体化能力是光伏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必备能力。
上半年,公司在做大产能规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做强先进产能。公司年初投产的16GW大尺寸TOPCon电池产能已于二季度满产,后续合肥二期8GW电池产能已投产,尖山二期11GW也已在建设中,并有着更高的提效降本目标。根据晶科能源的规划,到2022年年底,公司在单晶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的产能预期将达60GW、55GW、65GW。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出货量猛增的情况下,净利润只有9.05亿元,毛利率进一步下降,为了规模牺牲了很多利润。在发布半年报的同时,8月26日晚间,晶科能源还公告了一份重大采购合同。2023-2030年,晶科能源及其子公司将向新特能源采购33.6万吨原生多晶硅,晶科冲击组件出货量第一的信心可见一斑。
天合光能:深耕分布式多年 大尺寸组件发力
天合此次的半年报表现亮眼,营收达到357.31亿元,同比增加76.99%。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增长79.85%,天合光能在中报中提到,营收增长主要系光伏组件、系统产品销售业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
在今年分布式市场爆发,天合光能凭借旗下“天合富家”和“天合蓝天”在分布式市场深耕多年,已经拥有了渠道优势以及市场认可。具体来看,上半年,公司光伏产品出货18.05GW,分布式光伏业务系统出货量超2.2GW,于报告期末有1500家以上经销商合作伙伴。在600W+大尺寸光伏组件产品上,公司上半年销售市占率升至15%,其中分布式渠道出货占60%以上,分布式销售同比增长100%。另外,公司还积极储备N型电池技术,计划继续推出基于210/210R平台技术的N型TopCon组件产品,进一步扩大海外高端分布式市场。
天合此前由于缺少硅片产能,利润一直受到制约,而在近期决定一体化延伸,今年7月天合与青海省政府签署协议,拟建设包括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第一阶段项目将于明年年底建成。
就此,天合方面回应称,“公司的定位是取得终端客户认可,上游和技术迭代的要求还存在瓶颈,尤其是在210尺寸和N型上存在瓶颈,这样的产能扩张将推动公司加速向N型发展。“我们向上游延伸,是更好地推动向终端N型战略的考量,主要和行业迭代有关。” 在未来分布式进一步发展以及大尺寸组件的推广应用中,完成垂直一体化的天合光能表现值得期待。
隆基绿能:上半年营业收入超500亿 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增
隆基绿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4.17亿元,同比增长4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81亿元,同比增长29.79%,同时,隆基绿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6.98亿元,同比增加1162.43%;资产负债率为57.91%,资产负债始终保持在60%以下。此披露半年报的同时,还公布扩产公告,宣布拟投产107.5亿建设鄂尔多斯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预计项目建成后公司硅片产能将达到150GW。
此次隆基虽然出货量只排到第三,但差距并不明显,且隆基绿能一季度出货量仅6.44GW,二季度奋起直追,单季出货量达11.58GW,考虑到第四季度常规为国内大基地的采购,隆基仍有可能在年底反超,蝉联组件出货第一的地位。
相较同行,隆基一直以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硅片产能及其高利润。单晶硅与多晶硅的技术代差带来了持续的超额利润,在硅片端建立起绝对优势后,隆基同时拿下硅片的高利润和组件的市占率,截至目前,隆基已连续五年为最赚钱光伏企业,连续两年组件市占率最高。
但今年以来,组件大厂无论有无硅片产能,都更倾向于直接与硅料商签署长单锁料,自身没有硅片产能的组件商拿料后通过代工厂加工成硅片自用,而非外购硅片。上游的价格压力迟迟不能缓解,组件龙头也产生了忧患意识,半年报中隆基表示,公司要求各级员工保持危机和忧患意识,紧密围绕年度经营目标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组织能力;以高目标为牵引和问题为导向,围绕经营结果,积极推动和优化管理改善等。
晶澳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一倍 发布百亿可转债
晶澳科技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约284.69亿元,同比增加7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02亿元,同比增加138.64%。同时,晶澳还宣布拟发行不超100亿元可转债,用于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年报相比,晶澳科技调整了业务,分设了三个事业群,分别是光伏产品事业群、智慧能源事业部和光伏新材事业部。其中,光伏产品事业群仍是该公司主营的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重点业务;智慧能源事业部聚焦集中式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电站、户用光伏储能电站三大业务;光伏新材事业部主要产品有光伏拉晶设备、光伏热场系统、光伏导电材料、光伏封装材料等。
晶澳科技称,其以主产业链“光伏产品事业群”为依托;设立“智慧能源事业部”,将加大下游光伏应用的投入,扩大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规模,同步探索光伏应用场景的开发;设立“光伏新材事业部”,是为了持续降低成本。在技术领域,晶澳科技拥有魄秀(Percium)电池,平均转换效率23.7%。未来,晶澳科技计划利用超大尺寸硅片,在现有产魄秀电池及组件技术基础上,使组件功率达到600W,以降低组件单瓦成本。
利润提升也让晶澳有了扩产底气,截至2021年底,晶澳拥有组件产能近40GW,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按照晶澳未来产能规划,2022年底规划组件产能超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会继续保持组件产能的80%左右。
原标题:风云再起,组件出货排名之争陷入“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