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年后,中国海油再度瞄准海上风电。
中国海油接连在广东和福建成立新能源总部。8月1日,中国海油新能源广东总部落户中山市,该总部项目统筹广东、广西等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聚焦海上风电、陆地光伏等项目开发运营。
8月2日,中国海油新能源福建总部项目正式落地福州,将统筹管理中国海油在闽新能源业务,投资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绿色低碳能源项目。
这不是中国海油第一次涉足海上风电,早在2004年,中国海油就有过相关探索。不过,历经几年波折,中国海油最终剥离了这块新能源业务。
多年过去,中国海油再出发,试图在新能源领域掘金。
中国海油相关人士表示,中国海油之所以看中海上风电,是看中其风能密度高、风速稳定、单机发电量大等优势,其已成为目前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最热门发展方向之一。中国海油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超过 6.06GW,全球风能协会 (GlobalWindEnergyCouncil,GWEC)预计 2021—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会超过70GW。
初探
2004年,时任中国海油掌门人傅成玉开始推动中国海油新能源板块建设。
按照傅成玉的设想,中国海油不仅仅是一家石油企业,未来更是一家能源企业,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大有可为。
时任中国海油的高层预判,中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且与负荷中心位置高度重合,具备良好的并网消纳条件,随着中国海上风电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海上风电场建设运行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国海上风电即将迎来快速发展。
欧洲是最早进行海上风电商业化开发的地区之一,在海上风电场并网工程建设运行及标准化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中国海油亦借鉴了国外的经验。
设想很快得以付诸实施,中国海油开始进入新能源领域掘金,随后成立了新能源办公室。2007年,中国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也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
新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生物能、风能、太阳能、氢能、煤化工和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总投资多达百亿元,已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链。
2007年,中国海油在渤海湾建成了中国第一台海上风机,同年 11月 26日投入运行,并网接入绥中36-1油田,这是中国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
很快,问题来了。
由于当时的新能源市场并不理想,弃风、调峰难、风电无法消纳等问题阻碍了新能源的发展。因此,中国海油第一次新能源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家新能源公司在成立7年之中只有2012年实现了盈利993万元,其他年份均未实现盈利。
于是,中国海油决定在2014年剥离新能源业务,仅保留了内蒙古和山西的煤制气项目,新能源部分则被转让或者卖掉。
8月16日,一名曾参与组建中国海油新能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已经到了中国海油旗下的国际公司,当年组建的新能源部门已经基本都被拆分,人员也作鸟兽散,新能源发展业务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再启
历经多年沉寂,海上风电发展的黄金时期再度来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发布的《中国风电产业地图2018》显示,2018年,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提速,新增装机436台,容量达到165.5万千瓦,同比增长42.7%。2018年共有7家整机制造企业有新增装机,其中上海电 气新增装机最多,共达181台,容量为 72.6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达到 43.9%。其次分别为远景能源、金风科技、明阳智能、GE、联合动力、湘电风能。
截至 2018年底,中国海上风电开发企业共18家,其中,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以上的企业有国能投、国电投、三峡集团、华能集团、东海风电和国家电网。这6家企业海上风电总装机量占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80.9%。其中,仅国能投一家的装机量就达到1510兆瓦。
在上述企业中,有一家位列总装机量榜单末位的传统油气企业较为显眼,这家企业就是中国海油。截至2018年,中国海油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仅为2兆瓦。
进入2019年,中国的风电产业迎来竞价、平价新时代,海上风电也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
中国海油开始试图从“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2019年,中国海油发布《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提高清洁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采取更为积极的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措施。
2019年,中国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海油将结合前期的经验,以海上风电业务为抓手,主要从事风电、太阳能及新能源相关技术开发等业务。
2020年,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首次引进“碳中和”LNG(液化天然气)资源,推动中国天然气行业“碳中和”实践。
2021年,上半年,中海信托与海油发展发行全国首单CCER(国家核证碳减排量)碳中和服务信托,中国海油新能源部和碳中和研究所先后成立。“‘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计划获取陆上光伏和风电资源不低于500万千瓦,业务投资占比大 约为中国海油总投资的 5%-10%。同时,中国海油计划将天然气占油气总产量的比例从目前的20%提升至35%。”在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海油将在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择优发展陆上光伏和陆上风电。
继2004年的探索之后,中国海油如今再度开启新能源的建设道路。
根据中国海油2021年年报显示,该企业正在加快构建新能源业务发展体系,成立了新能源分公司。海上油田岸电项目-秦皇岛/曹妃甸油田岸电工程如期投产。恩平油田群碳封存(CCS)示范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首个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2021年,中国海油正式成立新能源部、新能源分公司,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并明确向海上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方向发展。
2021年10月,该企业位于江苏附近海域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投产运行,该项目的年上网电量可达8.65亿度。位于广东汕头附近海域的第二个海上风电项目正有序推进。年内,中国海油亦推动文昌深远海浮式风电等项目建设。
未来
目前,中国海油正在参与陆上风电、光伏资源竞争性配置。举例来看,2022年1月,中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光伏电站-涠洲油田群光伏电站正式投运。到2025年,公司将在涠洲油田群实现海上风场+光伏+储能+岸电的全新供电模式,建成首个海上零碳供电示范油田。
同时,中国海油还在开展碳市场研究和规模化负碳技术商业化探索,2021年,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群正式启动中国首歌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将海上油田开发伴生二氧化碳永久封存于海底储存,封存量预计可超146万吨。该项目填补了中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2021年1月15日,中国海油宣布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提出以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和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重点,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
2021年10月19日,中国海油提出通过加快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建设,全力推动深远海浮式风电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全面加速新能源业务发展。
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中国海油正在持续探索“风光发电+油气产业”、“风光发电+天然气发电”、“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新模式。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樊肖杰撰文表示,由于受海洋特殊自然环境及输电方式等的影响,海上风电并网工程的规划设计与运行控制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在樊肖杰看来,目前海上风电的并网标准制修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部分海上风电并网标准仍等同采用陆上风电并网标准,并未考虑海上风电的特殊性,标准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局限。
此外,樊肖杰在文章中提到,相对于陆上风电和近海风电,深远海风电场面临着更为不利的运维条件,一旦发生严重扰动或故障,电网会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因此,海上风电并网标准应综合考虑海洋输电条件对风电场稳定运行的影响、海上平台对设备的特殊要求以及未来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群不同并网方式对电网的影响等多重因素。
原标题:风从海上来 中国海油进军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