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背景下,资源回收被提上日程。据了解,电动汽车于2015年开始上量,以电动车电池的生命周期为5-8年测算,此当前正是电池回收或将迎来高峰。
在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部分企业战略布局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炙手可热,相关企业纷纷涌入回收赛道。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新注册2.4万余家,较2017年增长了约30倍,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总数已经超过4万家。
诸多企业的涌入也造成了市场的无序性。电池企业表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遵循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价高者得”,多数废旧电池流入了“偷工减料”的小作坊手中,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
对此,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方案,完善健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2022年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不久前,工信部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将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和行业急需标准,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行业指出,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多项政策指南引导电池回收规范化发展,白名单制度有望趋严,电池回收行业进入壁垒不断提高,“小作坊”有望逐步退出。届时,企业将进入新一轮渠道竞争,能否掌握足够多的货源渠道将是能否抓住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机会的关键。
原标题:“小作坊”将退出,动力电池回收炙手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