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山西考察调研,对山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擘画,对山西绿色发展寄予殷切期望。三晋儿女牢记嘱托、踔厉笃行,实现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向推动、互促互进,凝心聚力书写山西绿色发展新篇章。
我省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两山七河一流域”为主战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不断完善法规、调整政策、探寻机制、更新经营理念,立足基本绿化,统筹“全生态”治理,科学施策,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方位筑牢生态屏障,山清水秀、鸟鸣鱼戏、天蓝地净的“山西答卷”日渐浓墨重彩。
全体系治理 表里山河美如画
清晨的白马仙洞沟,蒙蒙白雾还未散去,薛公岭保护区的护林员牛建明早已穿行林间。绕过一棵棵在沟内扎根的桃杏,走过一排排随山坡延伸的油松,几小时的行进,老牛再次踏上山顶,远处翠色盈盈,青山如黛。“我在关帝林局工作了20年,我亲眼见证了这片荒山秃岭换上新装,变身绿海。”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每人植几棵,每年植几片,年年岁岁,日积月累,祖国大地绿色就会不断多起来,山川面貌就会不断美起来,人民生活质量就会不断高起来。”
林草兴则生态兴。我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国家工程的同时,推动“两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林长制为抓手,以科学绿化为遵循,构建“增绿、提质、防灾、创新”目标标准体系、“绿满三晋十增工程”任务举措体系和十大政策制度体系,一体化推进增绿、补绿、护绿,改善生态环境。出台的《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更是为全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设置了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实施营造林4164.76万亩,2020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23.57%;2020年底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我省不断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发生态保护活力,在全国率先制定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等,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建立27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85%的陆生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我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多渠道创造生态产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21年,林草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同时,创新扶贫造林合作社机制,启动实施林草生态扶贫PPP项目,2017年以来,林业生态扶贫每年带动52万多贫困人口增收10亿多元。2021年兑现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资金12亿元。
“种花椒既能绿化荒坡又能增加收入。去年不在盛产期,一亩花椒还卖了近万元。今年,亩产能有1000斤,收入肯定赖不了。”芮城县风陵渡镇东小侯村的赵彦云边摘花椒边说。
水生态重构 汾河一泓清水入黄河
8月11日,雨后初晴。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雄伟的晋阳桥横跨汾河两岸,桥下碧波荡漾。不远处,有不少市民在船舫造型的“汾河晚渡”景点前拍照“打卡”。远望西山,美景如画。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期间,先后提出“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等重要指示,为我省进一步加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多年来,我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作出了对汾河流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大决策。从《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到《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以河流为纽带,实施源头区保护,全力打造山水相依、溪水长流、林泉相伴、湖光山色的三晋幸福河。
围绕“水量丰起来”,我省探索建立汾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通过已建成的万家寨引黄等工程向汾河干流补水;围绕“水质好起来”,我省开展“清河行动”、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净化河道,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统一指导、协调和监督,切实做好汾河水污染防治工作。
在万荣县庙前村,翻山越岭的汾河从此汇入黄河。无人机的镜头中,河水交汇处青黄分明,不远处的河岸滩地上,水鸟嬉戏成群,芦苇随风摇曳。汾河入黄口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也设立在此,10组在线监测设备不间断地对汾河水质11项指标进行监测。2020年6月,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面退出劣Ⅴ类,2021年全部提升到Ⅳ类水质以上,2022年上半年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达52.4%,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示范段,碧波荡漾的河水蜿蜒前行,两岸绿草如茵风光旖旎,一群野鸭自在游弋,时而互相嬉戏,时而列队前行……山西汾河流域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祁文军说:“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示范段项目建成后,将恢复河道岸线自然之美,修复河道水、陆生态空间,恢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营造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最终实现‘风光美起来’,为‘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全方位出击 生态环境质量再提升
夏末的三晋大地,到处天蓝地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南到北勾勒着一幅幅大美山西的锦绣图画。这是我省近年来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调研山西,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我省生态环境系统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有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再提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实施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完成22家钢铁联合企业、14家焦化企业和10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配合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69万辆。实施夏季臭氧削峰行动,开展挥发性有机物走航巡查和重点行业综合治理,臭氧浓度上升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实现重污染天气削峰降频。
实施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坚持“一断面一方案”,强化10项管控措施,加快推进93项省级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开展春浇农业灌溉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和保汛期水质稳定专项行动,有效保障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省新划定5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开工建设63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45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实施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建设项目准入管理,同步开展末端修复治理和源头预防,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完成611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开展23个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稳步推进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
2021年,全省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PM2.5年均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同比下降15.2%,是“十三五”以来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1%,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再创新高;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首次进入千分位,向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迈出坚实一步。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2.3%,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劣Ⅴ类断面比例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蓝、地绿、水净,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省将继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向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进。
整流域谋划 大保护推动大治理
“现在,我们走在黄河岸边经常能看到鸿雁、白天鹅和大片的芦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成了个天然氧吧。”8月12日,在临隩公园散步的河曲县居民张爱红一脸幸福。临隩公园是河曲县推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项目,按照生态修复和黄河休闲旅游景点双功能进行规划建设,实现了文旅品质和生态功能双提升,使当地居民感受到绿色生态环境带来的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按照“全域规划、突出重点”推进思路,把黄河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谋划,攻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推进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两带两屏”为主体的空间格局,全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我省加快完善规划政策体系,出台《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并推进水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10个专项规划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 N+X”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省黄河流域4685.91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纳入立法保护,46%的湿地进入保护范围。
啃最硬的“骨头”,解最难的问题。我省统筹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工程建设、水灾害防御,稳步推进水环境持续改善,实施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1月—6月,我省黄河流域实际监测的58个国控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占比75.9%,同比上升11.5%;86个县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共为。我省研究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和22个公共建筑地热能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加紧实施已纳入国家规划的10个抽水蓄能项目。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绿色山西动力十足,潜力无限。
原标题:山西:厚植生态底色 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