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全国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后,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呈现空前火热的态势。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运行数据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增长,产销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促消费措施刺激新能源汽车供需集中释放。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
这些亮眼的数字,是促消费、稳增长政策成果的直接体现,对稳住经济增长、提振消费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市场蓬勃、数据好看,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广大新能源车主普遍存在的“充电桩焦虑”。目前,这种焦虑正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多而不断凸显,逐渐演变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潜在矛盾,不容小觑。
新能源汽车车主买了车,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充电。和遍布大街小巷的加油站相比,目前我国城市乡村的充换电站、充电桩分布仍然不均衡。在社区,充电桩安装面临着诸多难题:小区电容不够、物业不作为、其他业主存在“邻避效应”,每一关都不好过;在公共区域,公共充电桩因缺乏有效运维导致损坏率高、燃油车辆随意挤占充电桩车位、充电排队时间长等问题,似乎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每一个小小因素的叠加,都在无形中放大了车主的焦虑,导致更多人对新能源汽车有心无力、望而却步。
充电桩是一个大市场,涉及城市建设、社区管理、车企支撑、电力服务等诸多问题,格外复杂。但千头万绪,止于一端——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作者的初心所在。作为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责任央企,国家电网为解决用户充电难的问题开展了诸多尝试。当前,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启动了用户充电体验提升专项行动,上线即插即充信用支付,推出降功率桩识别模型以及智能选址、场站推荐、智能运维、充电行为分析等一系列大数据应用,将“数据驱动运营”应用到用户充电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此外,国家电网各单位也在积极拓宽服务外延,扩大充电服务的“朋友圈”,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进社区共享充电模式,缓解用户充电难问题,促进有序充电,提升电网效率,调动社会资源效益最大化。
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症结,制度建设必不可少。只有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方资本充分进入市场,才能集思广益,创新创效。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通过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调度算法,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大幅提升充电桩利用效率,减少建设投资成本。如果这些创新成果能够通过融资形成商业模式,并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将能大大缓解用户的“充电桩焦虑”。
“车到山前必有路。”为让更多人享受到更便捷、更低成本的充电体验,社会各界需精诚合作,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让新能源汽车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原标题:消除“充电桩焦虑”需多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