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欧洲多国已上调了未来10年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我国多省份也已有浮式海上风机下水。漂浮式风机作为海上风电领域的新兴技术装备,距离规模化发展仅一步之遥。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称,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同时,浮式海上风电表现尤为突出,共新增了5.7万千瓦装机,累计总装机规模已达12.14万千瓦。
装机增速超预期
一直以来,海上风电都被视作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主要力量之一,但传统固定式海上风机却并不适合所有海域,对于水位较深、海底地形复杂的深远海区域,浮式风机渐渐成为行业的优先选择。
中国海装学科带头人董晔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固定式相比,浮式海上风电具有海域适用范围广、对海底地质条件的限制少等优势,特别是在一定水深区域,浮式海上风电还具有更显着的成本优势。
根据GWEC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范围内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增长显着,其中,英国新增装机4.8万千瓦,中国新增装机0.55万千瓦,另有0.36万千瓦新增装机位于挪威。GWEC预测认为,到2030年,全球浮式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有望达到1890万千瓦,这一数据较去年底该机构发布的预测提高了14%左右,届时,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占比有望从目前的0.2%上涨至6%。另外,受成本下降和需求刺激,2030年后浮式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仍将持续上涨。
研发不断深入
国际咨询公司安永全球可再生能源主管Arnaud de Giovanni表示,目前,全球能源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中,对新能源技术而言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面对未来庞大的浮式海上风电市场,无论是整机制造商还是项目开发商,陆续都开始了布局。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已经制定了数百万千瓦的浮式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不过,尽管如此,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浮式海上风电要实现规模化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GWEC在报告中指出,与固定式海上风电不同,浮式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对港口运输、安装平台等配套设施有更多要求,同时需要更高的大型风机设备零部件产能。
董晔弘也向记者坦言:"首先,深远海风电场施工成本相对较高,浮体建造、吊装拖航施工以及动态电缆的制造和施工等浮式海上风电特有的环节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其次,国内浮式风机尚处于样机试验阶段,单件制造成本也不容小觑。另外,目前浮式风电样机设计也相对保守,冗余度较高。这些因素都导致目前浮式海上风电成本远高于固定式海上风电。"
面对高成本挑战,业界普遍认为,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单机功率尤为重要。挪威船级社分析指出,风机尺寸增加、项目规模扩大都将有利于降低浮式海上风电的运营成本。同时,积累操作经验、浮式基础设施维护工作的改进也将有助于浮式风电技术应用降本。
中国企业全面发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中国的浮式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截至目前,中国海装、明阳智能、上海电气、金风科技等风电整机厂商都已宣布,将加大浮式海上风机的研发力度。同时,三峡新能源、华能、中广核、中海油等开发商,也开始布局浮式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去年12月,由三峡新能源投资建设的我国首个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搭载了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的"三峡引领号",正式并网发电。
风电整机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在上半年的公告中透露,该公司已与温州市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利用温州市的海上风电资源推进深远海、大兆瓦、浮式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的建设。
在董晔弘看来,我国的浮式海上风电需要走出自己的路。"中国海域环境条件的复杂性远超欧洲,海域的纬度跨度大,无论是浪、流,海底地貌,还是风况,都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此,中国浮式海上风机的设计需要匹配相应性能,根据不同海域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同时应因地制宜,以适应中国海域的环境高度复杂性,满足抗台风、耐波浪性能等硬指标。"
原标题:新增装机超预期 浮式海上风电商业化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