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参赛的光伏小屋。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一项享有太阳能“奥林匹克”和绿色住宅“世博会”双重美誉的全球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今年是落地中国举办的第三届。来自10个国家29所知名高校组成的15支参赛团队,每队设计并建造一栋以太阳能为唯一能源的高性能全尺寸房屋,打造发储用综合体、绿色循环减排、智能互联零碳社区。江苏共有3所高校参与,分别为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
记者注意到,东南大学联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福建三明学院打造的“阳光方舟3.0”建筑非常受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
“离网之后,整个房屋的运行要完全依靠自身产生的能源维持日常生活。”现场领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张军军说,按照比赛要求,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5℃、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000ppm、发电量要大于或等于总耗电量等。
走进室内,虽然仅开了2盏吊顶灯,但依然明亮通透。一台普通空调让室温保持在22℃左右,二氧化碳含量随人员多少保持在300—500ppm区间。
“我们屋顶布设了近百块光伏板,并与风力发电结合,每天可发电260千瓦时,而全部设备24小时满负荷运转最多耗电60千瓦时,离网半年,也不用担心电不够。”张军军表示。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宏介绍,阳光方舟3.0创造了多个第一:世界上第一个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装配的双曲面壳体建筑,5天即装配完成,并节省了67%的混凝土使用量;采用了全国第一个用80块东西向布置的光伏板系统,比传统南北西布置每天可多接收阳光3小时以上,房子旁边还加装了风电装置,风光联动。
这样一幢房子,冬天每天可发电100千瓦时以上,夏天每天发电260千瓦时,全年发电5.7万千瓦时,扣除自用,净产能4.2万千瓦时。以此推算,9年即可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生命周期零碳建筑。而传统建筑终生都达不到碳中和。房屋所在地的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光伏发电还可提供暖气和热水。
当天下午,几位同学开始忙碌起来,择菜、洗菜……烧菜的周超同学告诉记者,按照挑战要求,晚上要邀请友队同学聚餐,他们为此准备了白灼虾、猪头肉等超过10道菜。虽然有了热量和油烟,不过依靠油烟机和新风系统,房间内的各项指标并没有过多波动。烧菜、洗衣产生的污水,则依靠室外生物处理系统完成净化后用来种植、浇灌和冲洗马桶。“能源靠阳光,污水不外排,这是年轻一代设计的低碳生活。”黄宝麟同学一天都在忙着现场直播,热情不减。
记者获悉,基于这些设计,阳光方舟3.0开赛之前已斩获环境生态一等奖、最佳未来设计师等奖项。
2018年,东大团队参加在山东德州举办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大赛时,用20天打造了一座C-House(立方之家),获得了建筑设计单项第三名、总成绩第三的好成绩。本次参赛房屋是东大第九代光伏屋,功能更完善,赛后将留在当地,服务旅游功能。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在年初介绍“绿色奥运”理念和绿电供应时,外交部发言人曾这样描述。风电、光电与储能,张北正努力打造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核心区。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南京也得到发展。东南大学在溧水晶桥设计建造的为民服务中心,综合节能率达到137.75%,成为江苏省超低能耗绿色节能示范工程。此外,江北新区尝试的下一代建筑,以社区服务中心、人才公寓为对象,综合采用光伏、地热资源等,成为零能耗绿色住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助力“双碳行动”。去年,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修订印发《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分别给予30元/、80元/、100元/的补助资金。去年底我市申报了8个省级零碳/低碳科技示范项目。今年初,南京银行科创园、河西金茂府、江北新区江水源、南部新城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等获得省市级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原标题:东南大学光伏屋挑战48小时“孤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