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牵引举措,扎实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优化组合,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及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同时,我省紧抓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实现产业集群规模发展。
光伏产业:追光逐“链”向阳而生
我省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地理环境条件,产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诸多积极因素吸引国内众多光伏制造企业汇聚于此,产业链条逐渐形成,环环相扣、彼此赋能的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中来光伏生产的电池片发电效率高,度电成本非常低。转化采用了量子氧化的镀膜技术,极大提高了电池效率。”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林建伟自豪地说,“这项技术是中国的核心技术,我们申请了100多项专利,其中国际专利有8项,目前是中国第一家实现研发和量产的企业。”
据介绍,光伏产业链分为主链、侧链,主链包括上游的硅料开发、硅片(拉棒、切片)、中游的电池以及下游的组件4个主要环节,侧链则是每个环节上的配套产品,比如玻璃、边框、支架等,通过主链和侧链的结合,一步步最终走向EPC(终端电站)。
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电池片生产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对整个产业链里面的降本增效起到极大的综合性推动作用。“TOPCon2.0的电池技术是低成本、大规模、可量产的一个技术,在山西落地后,将对产业起到强链补链的作用。”林建伟认为,山西光伏产业链中游强化之后,必须要把上游也同时带动起来。
硅片是产业链上游的末端,是光伏产品的起点。硅片的生产工艺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技术难度和能耗最大的环节,也是山西发展光伏产业链最缺失的环节。目前,我省已经和青岛高测股份、云南宇泽半导体、三孚硅业(唐山)、珠海高景新能源等光伏企业初步对接,计划通过招商引资,把好企业引到山西,填补空白,带动山西本土企业的发展。在古交,中来也落实了一个20万吨的工业硅和10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十四五”期间,我省有望自己供应硅料,解决硅料空白问题。
在光伏产业链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光伏组件,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我省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强链补链之后,山西光伏产业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十四五”期间,把空白的“链”补齐,已有基础的“链”补强,形成全产业链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态势之后,千亿光伏产业集群指日可待,全省经济发展也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氢能产业:以氢代碳 另辟蹊径
在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860立方米高炉一共有3座,过去单一的输送煤粉工艺,经过设备改造以后,加了一个喷氢工艺,3个高炉全年可节省焦炭用量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既降本增效,又降碳减排,一举多得。
晋南钢铁是一家集“钢铁—焦化—化工—氢能”为一体的全闭环低碳产业链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已形成年产800万吨铁、1000万吨钢材、315万吨焦炭、6亿立方米氢气、45万吨高端化工产品、1300兆瓦光伏发电的生产规模。
5月27日,山西晋南钢铁集团被省政府选为“首批链主企业”,成为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之一。从焦炉煤气到氢气提纯,从高炉炼铁到氢能重卡,晋南钢铁既延伸了以氢气为源头的产业链,更致力于打造一个以氢能利用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据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总裁张天福介绍,晋南钢铁集团最具特色的就是高炉富氢,利用焦化的煤气、炼钢的煤气送给化工板块,合成LNG和乙二醇,合成的过程中再把富余的氢气送给高炉,减少焦炭的消耗,降低碳排放;还可以把氢气再送给重卡汽车使用——这就是晋南钢铁集团“以链串链”、全方位氢能应用的各个场景。
目前,晋南钢铁正在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曲沃光伏项目是2021年我省批复的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发电项目,目前,一期项目300兆瓦光伏,近期将并网发电。这一总投资45亿元、年发电量16.5亿千瓦时的1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是晋南钢铁联手中国华能在氢能战略上的又一大手笔,为企业绿氢项目做准备,进而开发绿氢制备绿色钢铁领域。
服务山西氢能产业战略规划,拓展全省南北氢能低碳汽车运输大循环,晋南钢铁与大运集团、一汽解放、南京金龙、美锦能源签订氢能战略合作,首次签订300辆氢能汽车,计划2025年孵化5000辆氢能重卡,同时自建20多座加氢综合能源岛,全面推动企业氢能重卡使用,提升企业清洁运输比例。同时,将企业及周边钢铁、焦化、化工等相关企业,发展为黑色冶金、绿色短倒、短泊物流运输,为山西运输结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推动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按照“一个中心、两个纵向、三个横向”的延链发展策略,晋南钢铁集团践行氢化山西、绿色山西,和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积极推动氢能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氢冶金、蓝氢、绿氢、绿氧、氢能汽车示范应用,打造山西千亿级氢能产业链。
风电装备:乘风破浪“链”启未来
在汕头海域的海面上,一台标有“太重制造”四个大字的海上升压站格外醒目,它是汕头南澳勒门一个海上风场的“心脏”,承载着整个风场的电力输送重任。
在海上升压站不远处,35台海上风机巍然屹立,风机的塔筒高达100多米,叶轮直径达154米,整个风机还有轴承、变流器、发电机等10多种核心零部件,风机每转动一轮就能发电12千瓦时,它们源源不断地为“心脏”输送血液,整个风场每天通过海上升压站输送出580万千瓦时电。
作为全省风电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太重全力打造企业核心优势。据太重集团总经理陶家晋介绍,集团是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风电齿轮箱、塔筒、主轴、海上升压站等关键核心环节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的整机制造商。目前企业具备年产1500台风电整机、6000台风电增速器及6万吨塔筒的生产能力,可满足1000万千瓦/年风电装机需求,还建有全国最大的16MW全功率试验平台,具备了批量检验和生产16MW以下全部机型的能力。
目前,就全省风电产业链配套能力而言,太重自制的产品占比16%,我省其他电气附属、机械附属、发电机以及主轴、塔筒、变频器等产品占比为46%,且还未“成链”。省内完全不具备配套供应能力的产品,包括叶片、轴承、轮毂、控制系统、机舱罩等占到了38%,我省将用3年时间,将产业链配套率提升到90%以上。
陶家晋认为,补链首先要以加强研发合作为切入点,掌握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在研发的过程中,瞄准产业链骨干企业以及上中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将其引入山西来投资建设,再通过它们把上下游的企业带入山西的大链群里来,“我们的链条就会越做越长,越做越完整。”
目前,我省共有16家企业入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链核”企业,它们都属于产业链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7月20日下午,在全省风电装备产业链企业协作配套签约仪式上,太重集团与山西汾西重工、天宝法兰、离石电缆三家“链核”企业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山西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将迈入快车道。
作为省属骨干企业,“十四五”期间,太重集团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预计新增投资15亿元,风电装备产业收入将由30亿元逐步提升到200亿元,同时引领带动我省风电装备产业链规模扩大,由2021年的15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0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0个,全面推动我省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快速发展壮大。
原标题:山西壮大延伸能源产业链条 实现氢能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