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到:
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
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安全供给保障
建设综合能源加注站,结合城市建设和油气电管网发展,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城市加油站、充电基础设施、液化石油气配送站、油气氢电综合加能站,引导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互补发展。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全力推进核电项目建设,统筹推动核电项目及能源科技岛发展,探索发展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鼓励开展核电供热、制冷、制氢等综合利用示范。
打造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促进传统的能源、重工业、化工企业布局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氢能产业,以氢能产业为新动能转型方向之一,结合天然气掺氢、氢冶金和氢化工,打造贯穿氢能产业链的生态体系,探索合理的氢能商业化路径,推动建立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构建多元化氢能供应体系
依托石化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推进工业副产制氢、核电制氢与氢能利用一体化。鼓励有条件的光伏发电、风电等项目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设制氢设备,扩大氢能利用规模。支持海上风电柔直送出与制氢综合开发示范工程。
推动氢能储运示范应用
引导各方主体全面参与,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探索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如客车、物流车、工程车、专用车、重型卡车)和氢能储能的示范应用。支持开展30兆帕及以上高压气态氢、液氢和管道输氢等氢能储运技术示范,实现特殊场合高安全、高效、高密度固态存储和运输。谋划建设加氢站,探索建立加氢站现场制氢、储氢、加注一体化应用模式。
专栏4 清洁能源重点建设工程
氢能:推进工业副产制氢、核电制氢与氢能利用一体化,探索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和氢能储能的示范应用,谋划建设加氢站,推动建立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着力推动能源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建设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岛建设,以白沙湖、太平岭两个片区为发展支点,依托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LNG接收站和核电等项目,围绕能源创新、装备制造和新兴能源科技发展,建立能源企业孵化器,引入国内知名能源研究机构及具备能源高端资源的“五大”“四小”等能源企业,力争在惠州设立集工程设计、研发试验、评估测试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研究中心,规划发展核电装备和核电下游产业,引进光伏面板、风电风机、氢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探索推动海水淡化及电解水制氢、氢能利用产业发展;争取发展LNG-天然气制氢-冷能捕集CO2-CO2利用产业链及冷能利用产业,切实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和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专栏7 能源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建设内容
能源产业园:布局建设惠东离子产业园;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围绕电力消纳布局高科技、高载耗、高产出产业链,积极发展电解制氢、核电小型堆、海水淡化等具有潜力的新兴能源科技。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加快零碳电力技术创新,着力研究电力系统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关键运行控制技术,促进各领域终端能源消费低碳化、零碳化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电能替代、氢能替代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推动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惠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先进核能和各类能源储存、转换、配置能源创新项目研究。
积极转变用能方式,促进能源节约高效利用
建设绿色低碳交通系统,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提高营运车辆、船舶能耗和碳排放限值标准;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统筹建设“畅行、便民、经济”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谋划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合理规划充电桩、加氢站,建设智能交通灯、潮汐车道、停车引导等智慧交通应用系统,稳步推动新能源车辆对燃油货运车辆替代;落实营运客货车、船舶报废工作,提高实载率;加强城乡物流配送绿色发展,支持物流信息平台等集约化发展;积极引导绿色低碳出行,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非机动车道的连续性和通畅性;鼓励县城建设连续安全的自行车道,探索建立绿色出行奖励制度。
原标题:惠州打造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