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建于1994年的我国宁波单晶
光伏系统21年的总衰减率仅为3.1%,建于1997年的德国慕尼黑的单晶屋顶光伏平均年衰减率是0.4%,在衰减率指标上明显优于多晶光伏电站。据业内人士介绍,多晶材料晶体排列无规律,电站在长期高低温交替中容易出现隐裂。单晶晶体结构具备比多晶更好的机械性能,抗隐列更好一些。综合来看,单晶的单位发电量比多晶高5%左右。
唐旭辉说,单晶的发电优势,源于其低工作温度、弱光响应、低线损、低衰减等特性。“高温下单多晶组件温度差3—5摄氏度,而温度每升高一度,组件功率会下降0.4—0.45%。从长期衰减率看来,第二年起单晶组件年平均衰减0.55%,而多晶是0.73%。”
此外,单晶的经济性还体现在能显著节约土地、建材、工程、安装成本等方面。据测算,50兆瓦的单晶光伏项目比多晶光伏项目可节约土地100亩,可节约160吨钢材和40千米长的线缆,还可节省50%的人工成本。
2013年,松下HIT单晶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6%,突破了光伏产业界最高理论效率极限,人们再次评估各种技术的性能和成本区间。2013-2015年,连续快速拉晶技术和金刚线切片技术的导入使得单晶组件成本与多晶组件成本差距缩小到3%以内,采用单晶组件与采用多晶组件的电站单位投资成本进一步缩小。
伴随技术的突破、单晶产品自身成本的降低,其特性优势将更好地发挥出来。业内预计到2016年,随着PERC等高效技术的应用,单晶组件与多晶组件成本将基本持平。更有乐观的预测称,至2018年,单晶组件、多晶组件市场占比有望各达50%。
最终靠市场选择
6月1日,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国家能源局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2015年,“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应达到以下指标: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6.5%和17%以上。根据该要求,多晶组件分别对应到270瓦(60-156片)和325瓦(72-156片),单晶为275瓦(60-156片)和330瓦(72-156片)。该政策被业内认为,或将进一步激活单晶市场。
市场调研显示,目前国内一线厂家生产的单晶产品80%以上均可满足“领跑者”计划的指标要求;而多晶生产商达到“领跑者”计划的指标要求则难度较大。
不过,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曾表示,达到“领跑者”要求不只是说产品达到采购指标的要求,而且要去核实是否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来,产品是否代表了行业技术的先进性。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表示,考虑单晶、多晶的转换效率和制造成本,从目前来看,单晶、多晶都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争论单晶好还是多晶好就像当年争论晶硅好还是薄膜好一样,不是哪一个企业决定的,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