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驶入珲乌高速白城段,道路两侧或远或近,数不尽的风车在向我们“挥手”。
风机错落排列,叶片随风转动,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随之产生,输送到变电站升压上网,传输到需要的地方。在位于白城市通榆县的华能新华风电场,记者见识了风电产生的一系列过程。
“目前,风电场设备运行稳定,自投产以来累计完成发电量38.7亿千瓦时,2021年完成发电量6.71亿千瓦时,可利用小时数为2261小时。”华能新华风电场副场长任玉廷向记者介绍,通榆地区清洁能源资源广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如今,我省正在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吉林“陆上风光三峡”,以清洁能源产业矩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自然资源禀赋突出,是我省固有的优势之一,尤其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潜力较大。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吉林始终在路上。
我省结合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和“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新能源发展三大板块,提出在西部集中开发“风”“光”资源,打造“陆上风光三峡”,形成绿色能源生产区。充分发挥我省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优势,利用鲁固直流特高压通道和“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等电力外送条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建设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来到位于通榆县的白城光伏领跑奖励激励基地兴东220千伏升压站,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远处,数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大地,叶片迎风转动……昔日的盐碱地,如今一片生机。
兴东升压站站长文春光介绍说,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盐碱地来规划发展光伏项目,现已成为白城市乃至我省光伏发电的一支新生力量。
不仅在白城,在松原、双辽,我省正开足马力,全力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这些区域“风”“光”资源丰富,新能源可装机容量9080万千瓦,占全省可装机总量的79%。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在3500小时,属三类地区,可装机容量约5360万千瓦;太阳能年均日照时数在2600至3000小时,属二类地区,可装机容量约3720万千瓦。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全省已建成风光发电项目装机1232.42万千瓦,其中风电867.1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65.27万千瓦。
我省在稳步推进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积极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相互促进。
通榆县三一重能通榆零碳制造风电产业园在2019年投产。在这里记者看到,运输车辆在风机叶片车间和整机车间往返穿梭,施工人员正在为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区域的300台订单紧张作业。
“风光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吉林省风光资源得天独厚,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质条件,让我们对在吉林的投资充满信心。”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行政经理陈永春信心满满。
伴随着华能、大唐等能源开发企业,三一集团等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陆续进驻,风力发电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等设施也已实现本地化生产。我省在建设能源基地的同时,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新能源产业的步伐也悄然加快。
电源建设逐步扩展、装备制造更加齐整,如何合理消纳成了下一步问题。除就地消化外,向外输送也是消纳电力的重要路径,由此可见,坚强智能的电网网架是打造“陆上风光三峡”的基础之一。
目前,在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各方努力下,500千伏向阳变扩建工程竣工投运,220千伏松原中能建查干湖风电、白城洮南百强永茂风电等6项新能源送出工程按期投产,松白电网新能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
打地基、筑承台、立风机……过去的两年,新能源各项工程火热施工的画面在白山松水间处处可见。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建设“蹄疾步稳”,吉林新能源发展未来可期。
原标题:吉林省加快建设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