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电(记者解统强)从四季不长草的荒滩到科技感十足的“光伏海”,从小生活在青海共和县塔拉滩的牧民叶多见证了一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诞生,更让他惊喜的是:一块块光伏板遮盖下的荒漠化土地长出了郁郁葱葱的牧草。
夏日微风吹拂,叶多背着水杯和食物,走进位于塔拉滩上的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光伏羊”时而啃食光伏板下的青草,时而奔跑追逐。
46岁的叶多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下合乐寺村。如今依托光伏园区这个新的“牧场”,下合乐寺村的村民改变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放牧模式,光伏板下长大的“光伏羊”同样走俏。
塔拉滩位于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西岸。“以前这里都是荒滩,风吹石头满地跑,更别说长草了。”叶多告诉记者,严重的风沙制约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而变化发生在光伏电站建造以后。
2012年以来,凭借丰富的光照资源和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海南州大力推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如今,塔拉滩上建起超300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园区,超过60家光伏企业入驻园区,这里也是我国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园区之一。
光伏板上的积土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发电,园区检修人员便利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对光伏板进行冲洗,从而给光伏板下的土地补充水分。密集的光伏板阻挡了风沙,在一块块光伏板遮挡下地表水分蒸发量大幅减少。
草地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土地荒漠化得到遏制。随着草越长越茂盛,一个幸福的“烦恼”也随之产生。“草杂乱无章地生长,遮挡住了光伏板,影响发电效率,冬天还容易引发火灾。”华能青海发电有限公司共和电站副站长王重阳说,一个电站每年至少需要除草两次,公司一年在除草上就要花掉近200万元。
“与其雇人来割草,还不如让牧民来放羊。”下合乐寺村党支部书记陈列东主说,2015年,铁盖乡与园区发电企业签订放牧协议,下合乐寺村的牧民开始在光伏园区有序放牧,“牧光互补”的模式逐渐被推开。
为了让羊群能够畅通无阻地吃草,园区工作人员通过研究将光伏组件的离地间隙从原来的50厘米抬升至120厘米,打通了羊群的“绿色通道”,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投资3437万元建成园区防风林带134公里,栽植各类苗木104万株,光伏治沙成果不断显现;光伏电站养殖牛羊数量达22000余只,“牧光互补”模式不断发展;新能源发电区为周边村子提供3349个公益性岗位,解决牧民就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养羊我们家每年有近11万元的收入。”谈起如今放羊的不同,叶多说:“现在我的羊群数量从200多只增加到300多只,羊成活率也高,个个吃得膘肥体壮,日子过得攒劲得很。”
原标题:青海:光伏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