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即碳达峰和碳中和。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这是一个战略规划。
所谓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再说一下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努力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
这就是战略规划和目标,有明确的时间节点,未来的几年,将是对战略规划的部署、实施与兑现。这是我国对全球作出的庄严承诺,可不是说着玩的,说到就要做到,不然,会被打脸的。
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的实施,我国科技界、能源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其主要内容就是未来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结构、储能技术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 。可以说,这是一次颠覆性的讨论与预演,它将决定未来的能源布局、产能结合和电力系统的重构。
不难看出,现在正处于目标落实阶段,从国家层面建设的巨型光电项目来看,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2021》,2020 年,我国全部发电量约为 7.6 万亿千瓦时,占终端能源的消费比重为 27%。综合来自不同部门测算,2060 年我国各类电力装机及发电量如下:火力发电将以天然气发电为主,装机将达到 7.5 亿千瓦,发电量为 3.6 万亿千瓦时;水电装机接近 6.0 亿千瓦,可提供电力约 2.0 万亿千瓦时;核电装机将达到约 2.5 亿千瓦,可提供电力 2.0 万亿千瓦时;太阳能热发电装机 2.0 亿千瓦,可提供电力约为 1.0 万亿千瓦时;垃圾和生物质发电装机 2.0 亿千瓦,发电量约为 1.0 万亿千瓦时。
因此,到 2060 年,大约还有 12.8 万亿千瓦时的能源将需要通过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获得。
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平均年发电时间为 1 600 小时计算,则其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80.0 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约为 80%。剩余的20%,则要有风力发电作为补充。
从经济角度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发电已经较风力发电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价格优势:预计未来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将低于 0.1 元/千瓦时,甚至更低。虽然风力发电的度电成本也仍有下降空间,但从长远来看,光伏发电在光伏材料、发电效率、使用寿命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进展的可能性较风力发电机要大得多,其降价潜力更大。
由此可以预测,未来影响能源架构和新型电网布局的一定是光伏发电。
原标题:影响未来能源架构和新型电网布局的一定是光伏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