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氢能是我国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起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氢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韩鹏顺势提出“氢筑未来,发展可期”,并根据氢通新能源在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实践经验,为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了发展思路。
“一煤独大”难再 氢能源成重要抓手
如今,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发展的重要课题。伴随着两极冰川融化、热浪席卷全球、极端天气频发等现象,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和发展危机,其中碳排放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子。当前,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发展共识。
加之俄乌冲突引起全球能源价格暴涨,原油价格最高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0%,中国成品油价格也史无前例地迎来“9”字头,不少人认为破“10”只是时间问题,油价的高企导致整体经济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开采的逐年减少,新能源转向不仅是全球趋势,也是改变中国矿产资源依赖进口这一长期忧虑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呈现出“一煤独大”的格局。我国作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如何有效控制汽车产业链碳排放总量,对于我国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针对目前的能源局面,韩鹏认为,一方面,要对传统高耗能工业进行节能环保改造,降低排放,同时对于存在刚性碳排放的工业过程,需着力研发碳捕捉技术以实现事后减排;另一方面,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需要提高。具体而言,在能源生产环节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在终端能源消费端尽可能提高电气化比例,在交通领域则需要尽可能普及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
当前,新能源成为全球各国能源战略的优先目标,氢能源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以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结合为特征的工业革命成为了全球格局改变的新契机。我国汽车工业大量的能源需求,让可再生能源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场能源革命中,中国抢先布局,站在了领跑者的位置。
多方力量助推 市场前景广阔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氢能是我国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也明确提出,要加强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突破氢燃料电池系统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瓶颈。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地区都制定了发展氢能的相关政策。从国家到地方,氢能规划都已成为各方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在氢能领域,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也正持续加速整合。无论是以长安新能源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在该领域厚积薄发,还是新势力的发力和布局,都显现出产业链在能源转型上的决心。传统企业与新势力合纵连横,共同向氢能延伸,产业链上下将形成全新的生态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体系构成复杂,存在结构性缺陷,加之人口和发展基数庞大,我国能源体系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各分系统。各个分系统之间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能源产业发展。但是,随着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形势变化,尤其是内外环境约束的增加及生态文明的进步,虽然各分系统面向社会提供能源产品的大目标一致,但系统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日益凸显。
氢通认为,只有直面能源科技发展水平的不足,打破能源体系内部的壁垒,才能够从容应对国际竞争新格局下的挑战。
产业链协同发展 完善能源生态布局
近年来,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成为全球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氢能更是成为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世界各国相继发布技术发展路线规划。我国的制氢和能源化利用尚处于发展初期,在成本、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下,产业基础仍较为薄弱。
迎接挑战最重要的是解决“卡脖子技术”,填补氢能产业的空白。目前氢能已纳入我国能源战略,多项政策相继出台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市场上也涌现了一批氢能源企业。氢能产业的发展仍是一片“蓝海”。
尽管机会众多,但其对技术投入的高要求、推广周期的相对漫长等因素对一众参与者而言也成为了巨大考验和挑战。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作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更是氢能源领域的必争之地。
氢通(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成立于上海,专注于氢能源领域的燃料电池以及相关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该公司建立了涵盖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已完成多款燃料电池系统的产品设计。
目前氢通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聚焦于氢能源膜材料和催化剂部分,致力于解决“卡脖子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材料问题。
氢能产业涉及制、储、加、运、用等多个环节,产业链冗长复杂、技术壁垒高。氢通新能源整合多方优势资源,致力于打造聚焦氢能的完整新能源生态体系。氢通将其产业布局分为能源线和产业线两条线,期望通过双线并行的产业战略,推动氢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链补全,为双碳目标的达成助力。
氢通新能源创始人任亚辉曾公开表示,“据相关预测,2030年左右氢能源相关产业的产值会超过10万亿元,它将成为许多科技型企业的新赛道、新机遇。”
当前,氢能产业尚未达到存量市场的“红海”竞争,而仍处于增量市场的“蓝海”竞争,自主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产业链中的各方共同联手。以氢通为代表的一众科技型公司的出现也会让自主品牌在氢能领域逐步摆脱技术被“卡脖子”的现状,进而推动全球氢能源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原标题:完善能源生态布局 氢通助力自主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