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清流东进,一路唱响幸福歌
日期:2022-07-28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wuqianx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

青海是黄河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干部群众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作为“国之大者”,举全省之力,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在沿途两岸,唱响一路幸福歌。

“绿”之河,生态保护成效日益凸显

“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从青海发源,源头儿女用心呵护。

黄河源头“现身”于海拔4200米~4800米的高寒冰川,巴颜喀拉山卡日扎穷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汩汩清泉源源不断地溢出大地,冲刷出黄河初生的模样,潺潺水声唱出东流的第一个音符。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青海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中华水塔”和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黄河源头,生态环境脆弱。在广袤、人稀的源头地区,生态管护员的身影奔走其间,日日守护着“黄河摇篮”中的花草鸟兽。放下牧鞭,从生态的利用者变为生态的守护者,以保护黄河绿色生态的实际行动,筑牢青海高质量发展之基。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郭洋村10公里外的黄河源头之一——约古宗列曲,管护员们仍记得,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曾出现过严重的草原退化,为了保护源头活水,政府相继实施划区禁牧、易地搬迁、垃圾清理、黑土滩治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等措施,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巴颜喀拉山脉以北的黄河源头,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使大地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56.3%,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849个,黄河源“千湖奇观”再现;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与2015年比较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野生动物种群由原来的17目29科79种增加到21目46科106种,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安”之河,治理红利创造发展新貌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后,青海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党组会传达学习,及时成立由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和5个专项协调小组,编制了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实施方案,优化了“两屏护水、三区联治、一群驱动、一廊融通”的战略布局,构建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市州规划、配套政策”的四梁八柱,实施了涵盖保护、治理、发展、民生、文化等领域的治黄工程,解决了一批事关沿黄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黄河长411.3千米,流经全州5县20个乡镇。贵南县是当地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广,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中期,木格滩周边沙漠每年以5至15米的速度扩展蔓延,当地人称“黄沙头”。

1996年,贵南县委县政府全面开展木格滩治沙工作,至2021年,全县累计投资14.5亿元,治理沙漠化面积11.93万公顷,筑起了长达300多千米的“沙漠绿色长城”,森林覆盖率由2.6%提高到19.24%,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参与治理“黄沙头”的多杰加说:“在防沙治沙工作开始之前,森多镇卡加村土地沙化最严重,沙化区域时有村民因生活困难搬离。”而今,不断有人重归故土,通过开垦撂荒地,转变牧业生产方式,实现安居乐业。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年6月26日,海南州生态光伏园区与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两项“绿电”项目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和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

共和县的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风电、光热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按现有新能源装机容量测算,通过新能源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36.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37.2万吨。

新能源产业的益处,不只是保护生态环境,也不限于海南州之内。

约5年前开始,园区内的企业大力发展光伏电场生态畜牧业,定期清洗光伏板的用水和板面遮蔽阳光减少的蒸发量补给了土地水分,牧草生长繁茂,牛羊“割草”可降低火灾隐患,实现双赢。

随着我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步伐强力迈进,一大批火力发电机组关停退出,带动光伏、风机等制造产业发展,“风光”装机量攀升。“十四五”期间,西宁市将打造光伏制造、锂电储能、新型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条以生产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的光伏制造产业链愈加成熟。

2016年11月,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的清洁电首次跨区外销江苏省。四年后,世界首条主要输送“绿电”的特高压线路——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从青海到江苏、河南,“一根银丝两头俏”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迈入新阶段的生动注脚,也是省际共享“绿色红利”的生动写照。

“兴”之河,文化魅力丰富青海大美

“心共黄河水,同升天汉津。”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目前,《黄河青海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编制完成。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一方面要高质量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县城乡村发展、建设生态人文旅游城镇;另一方面,要挖掘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传承以河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青海“黄河故事”,打造享誉中外的黄河上游文化旅游带。

2021年,黄南藏族自治州完成文化旅游投资9.3亿元,文化旅游产业营业收入达62661.1万元,同比增长8.9%,民族手工业销售收入65295.8万元,同比增长6.3%。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扎毛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德吉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黄南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青海·热贡文化旅游节,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顺利通过验收,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牌。黄河文化的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海东市牢固树立“生态强市”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林业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喇家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以河湟文化为核心的千里黄河文化走廊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海坚持“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承担好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力保黄河清流东进,一路唱响幸福歌。


原标题:清流东进,一路唱响幸福歌
 
相关阅读: 十四五 青岛 储能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青海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