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在2015年迎来了第二次复兴,这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班年国内GDP增速为7%低于预期,不同于整体大环境的明显下行趋势,光伏产业逆市上扬。到2015年8月,据各大企业中报和第三季度财报调整信息看,整个上半年,中国绝大部分光伏企业赢利状况明显好转。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为7.73GW,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量6.69GW,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量1.04GW,并网量较2014年同期的3.32GW增长了2倍多;同时,按照以往的经验,下半年总会出现一轮抢装潮,如此17.8GW的全年总目标不是难题。
财报飘红,股票上扬,企业的信心促进了光伏产业升级,同时,升级的光伏产业反过来也推动了企业转型,新的商业模式、商业举措纷纷出炉……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大整合”之年。
技术攻关型:新技术新产品纷纷涌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光伏产业中得到了最大范围的认同,各大光伏企业纷纷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技术攻关和研发。“技术咖”在光伏企业中还是有很多拥趸的,不过能做“技术咖”的企业大家也都明白,总脱离不了那几个大型企业,所谓的光伏骨干企业“不差钱”。中小企业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生存危机,有时间有资金有实力做技术研发的还是少数。
2015年8月4日,英利集团成功研发出超薄超轻双玻组件,降低了组件的包装和运输成本。在承重能力有限的屋顶系统中,降低了安装工作强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2015年8月12日成功复盘的协鑫集成也同时宣布,其高效高密度“金刚”技术组件将在年底面世,“金刚”组件创新的在同一支架上层叠环绕96块电池板,大大提高了光伏板的效率并减少了支架和电缆的支出。
同样在8月12日,台湾昱晶能源宣布,该公司自主研发的PERC太阳能技术已获得欧盟研究组织EUREKA认证。该技术可将太阳能电池产品平均转换效率推升到21%以上。
2015 年7月阳光电源宣布其1500V逆变器通过GB/T19964国标测试。新产品通过提高输入端的电压,每串可增加50%的长度,可使接到逆变器的直流电缆减少,汇流箱逆变器的数量也可相应减少,有利于光伏系统成本的降低。
行业整合型:并购案此起彼伏
行业整合其实算不上是2015年光伏产业特征,它产生于过去几年光伏产业的寒冬期,只是在2015年,光伏的行业整合又有了 新特点。
2015年的光伏产业,除了延继以往的大企业并购小企业、大品牌兼并小品牌,令过去光伏市场大大小小企业林立转变为集团军作战,让中坚企业优势更加集中,有能力在市场上,驱逐质量差、产量低、优势不明显的劣币;同时开始了产业上下游的整合。同一个集团不在局限在同一产品的产能竞赛上,而是理顺整个产业链,把触角从产业链的每一环着手,一个企业就能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比较集中的就是协鑫。协鑫集成复盘后公布的消息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宣布要做“集成”,从小集成转而大集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令整个协鑫集团既有组件生产,也有配套,甚至还有EPC,更有电站,一条产业链几乎完全形成。
第三方型:互联网+遍地开花
从“互联网+”概念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报告出现起,各行业就掀起了一场结合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产业发展探索和讨论。各大企业纷纷打出自己的“互联网+”牌,宣布将转型第三方平台,在大型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的两端开始发力。
SOLARZOOM光伏亿家在2015年6月光伏峰会上,重磅推出“互联网+金融”概念,首发开局,打通银行和保险业壁垒,联合招商银行,首推“光伏贷”,为分布式光伏融资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站在第三方,让光伏消费者和厂商直接面对面,完全切掉中间环节,让光伏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和简洁。
2015年7月,晖保科技推出“微能云”,在大型电站的运维服务上较力,让电站开始资产化,迎接金融业的进入和考验,为大型电站的投融资开辟了一条新路。
分布式型:由大而小,由西向东
2015年中国光伏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分布式兴起。中国光伏人慢慢接受了光伏产业的未来在于分布式这一观点,认为只有分布式可以解决电力结构不均衡,解决东部无条件建设大型地面电站,但是又是缺电大户的现状。各大厂商也开始着力布局分布式,调整产业结构,修正产品特性,为分布式发展奠定基础。
2015年中国光伏在整个外部条件不利的前提下,开了个好局,为以后的飞速发展提出了方面。在整改的前夜,光伏人也该静下心来想想,到底你属于哪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