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一场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变成了大佬们的吐槽大会。
7月21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正式举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等业界大佬,汇聚一堂。
然而想象中的一团和气并没有持续多久,广汽董事长曾庆红就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宁德时代,并直言道:“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50%、60%,并且在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关于车企给宁德时代打工的观点,能不能站稳,这里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不过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的是,根据2021年的财报显示,宁德时代的净利润为159.31亿元,“当红炸子鸡”比亚迪的净利润也不过才30.45亿元。相对比而言,2021年的动力电池企业,确实要比车企挣钱的多。
2022年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飙涨,确实给电池厂商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必须承认的是,相关成本已经沿着动力电池供应链向着车企、消费者流去,而且相当流畅。
所以,动力电池企业的问题出在哪呢?
“平常也遇到客户对我们的抱怨,说整车厂不是很赚钱,你们电池厂是不是把利润都拿走了?”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也在本次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叫屈道:“我们公司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是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利润往哪儿走,大家可以想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显而易见的是,有些人已经开始坐不住了。
“原材料不是瓶颈”
在动力电池供应链中,常常会有上中下游之分。以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为首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为首的中游电池厂商,以及以车企为主的下游承接商。
表面上,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飙涨,是原材料供应商的锅。但更进一步地探究,锂、钴、镍等电池原材料,受到投资市场的影响更大。
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曾毓群旗帜鲜明地表示:“上游原材料领域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但矿产资源并不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瓶颈。”
总结来看,该观点的核心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电池成本上升,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炒作,潜台词便是,宁德时代也是受害者;其二,矿产资源不是动力电池发展的瓶颈,矿很多,而且宁德时代还有邦普的电池回收技术。
并不难理解,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引动了动力电池的巨量需求。面对这种“确定性”的未来,无孔不入的资本,当然会选择炒作一下电池原材料。
然而过犹不及的是,现在原材料堆出来的泡沫已经太大,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踩踏事件”。所以从大局的角度出发,短期内,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很难回归到健康水平。
换句话说,50万每吨的碳酸锂,再怎么跌,也很难在短期内跌到10万元以内吧。
有数据表明,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160TWh的锂电池,足以满足市场增长的需求。但需要明确的是,关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退一万步讲,费尽心机开采出来了原材料,谁不想卖高价?
于是,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宁德时代的引导下,“动力电池回收”愈发得到重视。
“电池不同于石油,电池绝大部分材料是可以重复进行利用的,目前宁德时代镍钴锰的回收率已达到99.3%,锂达到90%以上。”
宁德时代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动力电池回收的忠实拥趸。实际上,曾毓群之所以笃定原材料不是动力电池发展的瓶颈,除了客观上锂矿资源储备丰富之外,便是对旗下子公司邦普循环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自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宁德时代的回收技术那么强,为什么还会受到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掣肘呢?
天齐锂业投资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士,似乎间接说明了该问题的关键:在锂电池中,锂回收理论上可以,但在商业应用上还达不到大规模回收再利用。达到90%以上的回收率,实验室应该能做到,但是商业上个人还没见过。
站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角度,当然不会希望看到原材料被反复应用。只不过反过来推敲,如果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真的已经成熟到回收率达到90%以上,那么宁德时代为什么不去大范围商用?搞出来之后,卖钱也有得赚呀!
还是说,所谓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其本身依旧属于成本不可控的阶段?那么,宁德时代推“动力电池回收”的原因,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罗生门、话语权、利益分配
回归文章最开始所提到的两种说法,广汽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高,自己在为宁德时代打工;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则像是在回应曾庆洪,声称宁德时代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是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
车企没挣钱,电池厂商没利润,那么这次罗生门事件的背后,究竟谁在说谎?钱去哪了?
车企和电池厂商分别站在自己的角度诉苦和开脱,更是好巧不巧地统一把矛头指向了更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近期,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确实赚了个盆满钵满,成为了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为数不多的胜者。但哪怕是这样,供应商们依旧可以把锅甩给资本炒作、期货属性。
总之一句话,这扇罗生门的背后,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成为垄断者,同时又希望合作者不垄断。
于是矛盾开始聚集,最后演变成现在不仅仅再是上游原材料的价格问题,还包括接下来动力电池产业链话语权问题,以及利益平均分配的问题。
不会真的有人以为,他们都在赔钱赚吆喝吧?
宁德时代买矿,早有耳闻。毕竟作为世界装车量第一的电池厂商,财大气粗、保证原材料供应,无可厚非。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本次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董事长曾庆洪也表示自己要“买矿”造电池;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则首次披露了正在进行的电池生态布局。
如此看来,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并不好扮演,一方面是宁德时代这样电池厂商给到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车企一方“大干一场”的决心。当电池厂商与车企的架势摆了出来,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只能被动接招。
可以预见的结果是,要么监管部门从中调停,平均市场话语权,平衡利益分配。要么就“头破血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在这场跨领域的竞争中,每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底牌。
宁德时代此时将邦普推到台前,便是对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卡脖子”的应对。M3P电池、麒麟电池、EVOGO等,则是用来应付车企的阳谋。
整车厂们纷纷寻找二供、三供,自研或扶持其他动力电池企业,是对于宁德时代垄断的反击。买矿、多方面布局动力电池生态,则是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敲山震虎”。
而上游原材料商们,以不变应万变,基本上就能守好如今的“大好形势”。更何况,他们还正在向着下游的电池厂商发展,瑞普能源、赣锋锂电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实,动力电池罗生门背后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市场的蛋糕如何做大做强,进而带动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甚至带动整个大盘经济的蓬勃发展。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虽然现在的情况多少有些跑偏,但属于动力电池的故事不会断更,新的主角也会陆续粉墨登场。
最近就有消息传来,下半年各大新能源车就要迎来一波降价潮。无论这个消息真假与否,可以确信的是,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新的动力电池格局,已经在悄然孕育。
原标题:“围攻”宁德时代,新的动力电池格局已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