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半年经济报出炉,工业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指标表现亮眼。
上海市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本土突发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主要经济指标触底后环比明显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全市经济运行逐步回归正常,国民经济呈现回稳向好的积极态势。上半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19349.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下降5.7%。
上半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1.3%,降幅比1-5月收窄5.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13.9%。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54.73亿元,同比下降9.7%,降幅比1-5月收窄5.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5.0%和0.4%,而1-5月分别为下降0.3%和9.5%。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787.76亿元,同比增长15.8%,而5月份为下降27.6%。
上半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7170.0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降幅小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57.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8.2%。
《2022年上半年上海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解读》显示,上半年上海经济恢复重振取得明显成效。6月份以后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工业生产明显好转、外贸进出口明显改善、一些先行指标表现向好。比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月度增速由4月份的低点快速回升,5月份降幅大幅收窄,6月份转为增长15.8%。6月份,工业用电量比上月增长26.8%,货物运输量环比增长20.6%。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以来受疫情冲击,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发展轨迹较为特殊,从整体走势来看,1、2月份开局不错,从3月就开始疫情影响就显现了,4月份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影响最为严重,5月份开始有边际改善的迹象,6月1日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后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回弹。
在她看来,上半年虽然整体经济增速下降,不过更应该关注上海6月以来的数据。“6月份上海各项指标表现不错。比如6月份,全市35个工业行业中有24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9%。她解释道,上半年上海工业发展表现超预期,PMI迅速回升,这些指标也佐证了上海工业的快速回弹,体现了上海生产供应能力支撑的经济韧性。”马海倩说,疫情是一个外部扰动因素,并未触及上海经济大的循环体系。疫情对经济虽然短期冲击很大,但上海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动能支撑仍在。
在去年工业增加值率先突破1万亿元的同时,上海正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这也体现在了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中
上半年,上海工业发展新动能领先增长。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克服疫情影响,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3%。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13.3%,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增长14.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下降2.1%,降幅小于工业平均7.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产值同比增长57.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8.2%。此外,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圆片等工业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倍、67.0%、25.7%、14.3%。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指标逆势增长。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1-5月,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0%,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网上商店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0.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8%,比重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
马海倩说,上半年上海新动能发挥了增速引领的效应。特别是上半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7170.0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降幅小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个百分点。比如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57.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8.2%。而在疫情期间表现比较好的信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也是逆势增长。
“上海近年来坚持新旧动能转换,为我们应对疫情冲击显现经济韧性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她表示。
上海也正在加快发展新动能,制定多个方案支持新赛道新产业
例如,近日发布《上海市产业地图(2022)》,推出第三批13个新特色园区,突出“3+6”新型产业体系;公布关于印发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培育“元宇宙”新赛道、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方案的通知;发布《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根据规划,上海将围绕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数字新基建、智能新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快进行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具体在数字新基建方面,主要培育5个子赛道:软件与算法、云原生与智能计算、新一代网络、区块链、元宇宙。
原标题: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产值同比增长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