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
7月4日起,记者策划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系列融媒体报道,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全媒体产品等形式,聚焦山东各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看“十大创新”新突破、“十强产业”新进展和“十大扩需求”新成效。
近年来,昌邑市致力于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向海图强”发展方向,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沿海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产业。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三峡新能源、国华能源等一批“国字号”“央字头”企业齐聚昌邑北部“盐碱滩”,助力新能源发展。
昌邑下营镇100MW渔光互补项目,是山东省首批“渔光互补”项目。一排排光伏面板在水面上整齐排练,颇为壮观。渔光互补就是租用废弃盐田和废弃海参养殖池进行建设,在对废弃盐田、废弃海参养殖池进行平整和维修后,渔业养殖设施与光伏发电设施同步完工、投产。
在这里可谓是真正实现了“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一地两用”。自2016年6月建成投产以来,光伏发电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运维管理,渔业养殖设施由专业养殖公司承包,用于海参和海虾养殖。目前,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1.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围绕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昌邑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延伸拉长产业链条的同时,同步推进海上陆上风电、“光伏+渔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新业态。
新能源产业不仅在海岸更在“深蓝”。昌邑抢占新能源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2处海上风电场,合计装机规模8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5亿千瓦时,建成后,昌邑风力发电装机规模将居潍坊市首位。
目前,昌邑已拥有新能源企业170余家,构建起新能源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共建成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43.45万千瓦,年总发电量6亿千瓦时以上。日渐清晰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为昌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澎湃动力,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原标题:走在前 开新局·“渔光互补”一地两用 新能源助力昌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