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背景:在后疫情时代强劲的经济增长需求与地区冲突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世界各国对新能源发展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尤其在俄乌地区冲突发生以及美西方对俄制裁之后,欧美各国纷纷大幅调高本国的光伏新增装机目标。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32-286GW。而国内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的提出,以及双碳目标“1+N”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将超过90GW。今年年初,行业普遍预测,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90GW-240GW,国内新增装机为75-90GW;但近日,根据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工情况,有机构在6月份就预计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超100GW,远超年初预测。
国内外光伏应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光伏制造端市场供应也保持高速增长。今年1-5月,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达到30万吨、118GW、107GW、94GW。」
光伏行业发展核心还是在于产品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度电成本的下降。目前,我国光伏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疫情反复与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另一方面,供应链价格不断波动,土地政策持续收紧。因此,会议将从政策解读、市场供应规模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探讨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路径。
进入2022年以来,光伏行业主产业链各环节正在发生哪些变化、面临哪些热点问题,小编为大家做了如下梳理:
1、多晶硅环节——价格不断上涨,产能同时扩张
2022年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硅料产能快速扩张。据统计,2022年1-5月,全行业多晶硅产量30万吨左右。随着多晶硅企业技改及新建产能的释放,预计年底,我国多晶硅总产能或将达到99.2万吨。
受硅料扩产周期及市场应用端“刚需”的影响,硅料供给呈现阶段性不足,硅料企业扩产持续推进。比如,2022年2月光伏中游环节的上机数控向上游硅料扩产,拟斥118亿元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预计2023年达产。另一方面,相较传统西门子法棒状硅,颗粒硅作为一种低电耗、低碳的技术,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协鑫科技已实现颗粒硅的量产,其在江苏、四川、内蒙古分别规划布局,其中颗粒硅产能将达26万吨。
未来,多晶硅环节市场供应将会如何发展?何时能回归行业期望的合理价格?目前的产能扩张是否会带来新一轮产能过剩?专业厂商与下游企业的合作扩产将会怎样进行?
2、硅片环节——大尺寸化和薄片化不断迭代
2022年,硅片环节持续扩产,国内除了单晶硅片龙头企业——隆基和中环持续加码其产能,垂直一体化企业也在布局硅片产能。据统计,2022年国内硅片预计新增产能将超过130GW,而2021年底,我国大陆硅片总产能约为407.2GW。
为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硅片大尺寸化进程加快。2022年市场上硅片尺寸种类多样,各种尺寸均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166mm 及以下尺寸占比在不断降低;182mm、210mm市场占比快速提升,预计年底占比合计有望超过年初预计的75%。
另一方面,薄片化和细线化不断迭代,其有利于降低硅耗和硅片成本,而目前硅料价格的持续走高推动了硅片薄片化的进一步探底。据了解,电池片企业普遍反映2022年上半年主流硅片厚度已从165μm降至目前的160μm,155μm也处于送样阶段,甚至有的企业正在验证导入145μm。
未来,硅片厚度是否会继续下降?企业又将采用何种技术保持硅片厚度持续降低?钨线替代金刚线是否可行?
3、电池环节——效率不断提高,多种技术路线并存
2022年1-5月,我国电池片产量约107GW。当前,PERC 电池产能占比91%,短期仍然占据主流地位。而各种n型电池将于今年实现规模化量产,市场占比将会快速上升。成本方面,未来两年内,n型电池硅成本可通过薄片化而降低,制造成本可通过设备国产化进一步降低。
近年来,各类电池技术融合叠加发展,使得产业化电池效率不断提高。目前,PERC 电池的最高效率仍是由隆基创造的24.06%。相比2021 年,今年上半年 n型电池(TOPCon 、 HJT等) 在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方面均有显著进步。今年3月,天合光能刷新210 i-TOPCon电池效率纪录,其G12的TOPCon电池片效率达25.5%;6月,隆基HJT电池效率达 26.50%,创造大尺寸单结晶硅光伏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受益于技术的不断规模化应用,TOPCon、HJT、IBC等技术的电池产线扩产、投产速度加快,产能有望迎来爆发。
未来,电池技术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n型电池的产业化发展速度会有多快,又有哪些产业化阻碍?企业又将如何选择Topcon、HJT、TBC/HBC等技术路线的扩产?
4、组件环节——大尺寸趋势明显,双面组件占比提升
2022年1-5月,国内组件产量达到94GW;产能方面,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产能都将超过50GW,甚至达到80GW级别。而伴随着大尺寸组件市场需求增加、应用场景增多、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180、210组件正逐渐占据市场主流。今年1-5月,在央国企光伏组件招标中,166组件产品占比仅为8.1%,182组件已占比整体中标量的81%,400W以下功率的组件逐步淡出市场。此外,凭借更高的发电量优势,双面组件的市场占比快速提升。2022年,我国双面组件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为40%左右,同比增长7.7%;预计到2023年,双面组件与传统单面组件的市占比持平。
此外,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BIPV/BAPV今年来得到诸多产业支持政策。比如2021年底,工信部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明确发展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并鼓励工厂、园区开展屋顶光伏建设。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加快,定制化光伏组件需求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未来,光伏组件市场供应将会如何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下,光伏组件将会如何发展?
5、更多热点话题
近年来,在市场供需紧张的背景下,光伏逆变器元器件国产替代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调研,芯片和IGBT在2022年上半年均有10-15%的涨价。除价格因素外,芯片和IGBT的供应短缺也限制了逆变器供货能力。今年二季度我国IGBT厂商开始释放部分产能,二季度国产化率约4%-5%,我国逆变器企业开始使用并试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供应缺口,预计2022年底IGBT国产化率或将达到10%。此外,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前景广阔,储能逆变器能够保障连续发电供应,纵观储能逆变器市场,阳光电源、固德威等均在光伏储能逆变器方面有所布局。
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的永恒主题,除技术革新外,供应链各环节还具有诸多值得探究的议题,比如:
未来大型风光基地、普通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会形成怎样的格局?央国企与民企如何展开有效的合作?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创新路径有哪些?新技术的产能替代,将为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做出哪些贡献?中国光伏产能/设备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海外产能落地的考虑因素有哪些?
原标题:光伏行业2022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