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17日,2022高工储能产业峰会在常州举行,蜂巢能源副总裁王君生发表“双碳背景下的储能机遇与挑战”演讲。
储能具备能量存储和释放的调节功能,可高效实现能量的时空迁移,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将逐渐成为刚需和标配。
新的电力系统,需要储能“顶的上去、压得下来”。储能可维持在电网各个环节的发电与用电的动态平衡,可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6月17日,2022高工储能产业峰会在常州举行,蜂巢能源副总裁王君生发表“双碳背景下的储能机遇与挑战”演讲。当天会议吸引了1300余名产业链企业领袖、高层参与。
在王君生看来,储能市场化时代机遇即将开启,仍面临安全凸显、寿命未达行业期许、成本待优化、智能化不够等四大挑战。智能赋能储能,未来储能将表现出以下四个发展特征:
1、大规模储能电站集群协同、分布式储能聚合协同,是储能平台智能化发展重点方向;
2、未来由瀑布式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互动、自治、协作的能源互联生态;
3、未来分时电价的终点是电力现货市场;
4、对电力价格的预测能力决定了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盈利水平。
储能将迎市场化大机遇
王君生指出,温室气体排放前4的国家(中国、 美国、 欧盟27国加英国、 印度) 总排放量占全球的55%。目前, 全球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宣布或正在考虑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风光和终端电力占比的提升使得电力安全(波动、不确定、负荷由无源变为有源)挑战巨大。
碳中和必然会带来两个比较大的趋势,一个是新能源发电比例急速的增加,还有一个是电力终端消费占比的快速提升,这两个趋势共同的作用下会促使电力系统发生巨大的变化。
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趋势之后,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及终端电气的不确定性,对整个电网的可调节资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市场环境来看,现在很多的风光配置储能的调用机制不完善,储能的利用率不足,并且很多时候会出现“有价值、无价格”情况。随着电力市场的改革,储能将会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之中,用价格来体现它的价值。
储能利用率不断提升,收益也能得到更好保障。政策型驱动的储能将逐渐走向市场化,进一步促进储能发展。
储能四大挑战仍然存在
“整个储能市场未来可期,但是挑战同样存在。”王君生表示,得益于电动汽车的发展,近几年以锂电池为基础的电化学储能发展速度非常快,这种增长趋势将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据预测,到2025年,储能市场可达万亿级规模。其中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
第一个挑战是安全问题。安全已成为行业第一诉求。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球发生了14起跟储能相关火灾事故。储能安全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诱因很多,高品质的核心部件和可靠系统非常重要。
第二个挑战是寿命问题。储能电池寿命,以及全生命周期吞吐电量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行业的水准大都处于15年,但行业期望值已超25年。长寿命储能电池及全生命周期优化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第三个挑战是成本问题。成本是阻碍这个行业快速发展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十年,锂离子电池系统成本降低85%;至2025年储能系统成本继续下降。成本优化压力大,标准化/高集成尤为关键。
第四个挑战是智能化问题。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源随荷动”的传统电力系统将逐步打破,对储能系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能源聚合、用能优化将成为技术焦点。
智能赋能 安全储能蓄势待发
在四大挑战面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储能系统?王君生表示,结合行业根本诉求,蜂巢提出以安全、耐用为基础,以智能赋能的发展理念,在提升储能安全和利用率同时,带来智慧用能和灵活用电的智慧体验。
针对行业首要难题——安全问题,蜂巢能源提出全电芯安全、全方位安全、全寿命安全理念,智能化实现生产、交付、运行的全程保障。
全电芯安全即电芯的状态可检测,事故的征候可发现,电芯过充、过放、过热保护、泄漏、滥用以及热失控可识别处理。
全方位安全包括化学、机械、电气、功能等全方位安全。
全寿命安全即通过智能平台全生命周期追踪记录存储分析运行的数据,对危险提前预警,实现最优的运行状态和智能运维。
作为已经处于动力电池行业前列的蜂巢能源,在储能领域“蜂”力十足。目前,蜂巢能源多个大型储能电站项目已落地。
据悉,蜂巢能源利用其在结构、电气、消防、工艺、仿真、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钜、卓、睿三大储能产品,覆盖从电芯到BMS、储能系统、EMS再到大数据云平台全产业链多类型产品。
在储能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蜂巢能源还继续挖掘行业痛点,并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液冷储能新生代产品,兼容高压、低压,既满足规模化大型储能项目需求,又可通过多机并联满足分布式储能应用场景。
具备高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蜂巢能源或将成为储能新时代又一匹“黑马”。
原标题:蜂巢能源布局储能“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