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为期3天的2022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武汉经开区落下帷幕。“大半个汽车圈”会师车谷,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掀起新汽车时代的“头脑风暴”。
这是继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之后,短短十天内,武汉经开区举办的又一汽车行业盛会。武汉经开区分别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推动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提升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汽车产业创新活力,打造更具含金量的“中国车谷”。
作为湖北汽车产业的主战场,武汉经开区2021年汽车产量约占全省汽车产量的一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持续做强我省汽车产业优势,提升产业集中度,建设全国汽车产能基地。武汉经开区“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在超车中变换赛道”,重点吸引并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和“新实力”发展壮大,“换道超车”开启加速跑。
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抓住汽车产业这个“关键”,从新能源整车、芯片和屏幕技术、智能网联三个方面,构筑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创新驱动的新优势。用2至3年时间,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基地,实现L3级辅助驾驶量产装车,并全力推动氢能汽车、飞行汽车、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创新发展,助力湖北成为比肩上海、广东的全国汽车强省前三强。
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到50%甚至更高
今年以来,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为代表的新汽车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分水岭。
对此,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在演讲中认为,在能源革命、互联革命、智能革命和我国“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汽车产业进入变革时代,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带动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
竺延风表示,这种发展态势,带来的创新机遇、市场机遇、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为我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智能汽车赛道上抢占制高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作为全国汽车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武汉经开区经过31年的发展,已集聚了9家整车企业、13个整车工厂和500余家知名零部件企业,年产整车百万辆,工业产值超3200亿元。
“中国车谷将继续加快‘换道跑’,力争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基地。”论坛上,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新能源渗透率方面加速步伐,用2到3年时间,通过新建和改造现有整车厂,使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到50%甚至更高。
据悉,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武汉经开区早已布下“先手棋”。仅过去一年,相继落户小鹏汽车、岚图汽车、东风本田新能源、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四大新能源整车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预计新增产能70万辆,整车品牌大踏步迈向中高端。
岚图汽车是东风公司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自去年5月落户车谷,就开启加速跑模式。从品牌发布到首款车型交付,再到开启全球化布局,仅仅一年多时间,成为首个“出海”的电动汽车国家队。
东风豪华新能源越野项目今年1月开工后,仅用72天左右时间完成场地清淤、平整以及桩基施工等,提速近一倍,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与此同时,此前已签约落户的路特斯武汉智造项目、东风云峰整车工厂项目,也正“发力冲刺”。其中,路特斯武汉智能工厂本月即将竣工,这是国内首个采用全工序3D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工厂,规划年产能超过15万辆,将填补我省超高端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空白。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技术变革和疫情的巨大冲击,开启了汽车区域布局重构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新窗口。武汉经开区表示,未来还将加快形成以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智能网联技术为“三横”的“三纵三横”汽车产业格局,向世界级汽车制造及服务产业集群迈进。
以军山新城为核心打造“双智”之城
“到2025年,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65.5%,智能驾驶芯片市场需求近1400万片。”论坛上,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表示,未来3至5年,智能驾驶将迎来高速发展期,为汽车行业创造巨大机遇。
对此,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演讲中认为,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智能化带来软件的定义,是汽车‘四化’时代的核心。”
武汉经开区是中部汽车产业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住建部“智能网联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试点、交通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信部“智能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等三大国家创新使命在此叠加。面对汽车智能化革命,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正全力建设前端、尖端、高端的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在车规级芯片和屏幕技术领域重点布局突破,在智能网联领域超前布局。
芯片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脑”。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大力布局车规级芯片产业链,先后引进培育亿咖通科技、芯擎科技、智新科技、东软睿驰等一批头部企业。
其中,作为吉利重金打造的智能化平台,亿咖通落户车谷4年,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已形成四大序列、多款核心产品的芯片矩阵。目前,亿咖通科技在车载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地图、大数据和车联网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上均已布局。投资50亿元的车载“超级大脑”研发项目,已落户武汉经开区,预计2024年量产落地。与安谋中国合资的芯擎科技,国内首款车规级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即将量产。今年6月,由芯擎科技与亿咖通科技联合打造的“龍鷹一号展示车”,在武汉正式亮相,成为国产车载芯片与车结合的首次登场。
在武汉经开区,实现批量化生产的,还有由东风汽车旗下智新半导体生产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IGBT)。IGBT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大脑”,智新半导体生产的IGBT模块,成功搭载于岚图汽车、东风风神等东风系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三电”供应链关键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
5月8日,由东风公司牵头,9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携手组成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在武汉经开区启动运行,通过“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加大车规级芯片全产业链攻坚力度。
在智能网联领域,武汉经开区已经建成目前国内最长的106公里车路协同开放测试道路,全区L2级辅助驾驶系统新车型搭载率超过30%。通顺河河湾处,占地1300多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项目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下个月完成竣工验收后,部分测试区域即可率先营运。以此为依托,武汉经开区将构建起国内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完备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系统,具备L4级自动驾驶测试功能。
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正在中汽协、电动汽车百人会等行业机构大力支持下,与东风、吉利、东软、百度等领军企业深度合作,以军山新城为核心打造智能网联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双智”之城。同时,与整车企业、手机企业联手布局“汽车+手机”的智能生态链。
发力汽车产业供应链中心枢纽
“有梦想,来车谷,一起创。”论坛上,武汉经开区向有梦想、敢冲锋、不服输的新汽车人发出邀约。
武汉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介绍,目前武汉经开区汽车产能约为200万辆,其中大部分为燃油车,未来2到3年,将通过新建和改造现有整车厂,让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到50%甚至更高,并由此带动近千亿规模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等供应链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与此同时,面对因疫情影响造成的全球汽车供应链危机,武汉经开区正积极推动天窗导轨、门窗及钥匙控制器、高压油管、天线、安全气囊、雷达、涡轮增压器、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空调软管等数十种零部件近地化配套或者建立“储配中心”,打造更具韧性的汽车供应链。
“如果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将国内的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串联起来,这个交汇点就是中部、就是湖北武汉、就是武汉经开区。”唐超说,在新发展格局下打造汽车产业供应链中心枢纽,无论降成本、留人才,武汉经开区在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据介绍,目前,武汉经开区正通过基金直投等方式,对车身控制芯片、IGBT功率芯片、传感器芯片、制动控制单元芯片以及激光雷达芯片等各类创新企业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设立的产业母基金及子基金,已对5大类近20个汽车行业项目,直接投资138亿元。
“中国车谷要招纳、留住创新人才,更要成为企业茁壮成长的产业沃土。”唐超表示,近期,武汉经开区还相继出台了“车谷科创33条”“黄金十条”等多项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引才留才,创新创业。其中,对企业落地建设,给予固定投资8%的奖励;对整车厂本地零部件采购金额,给予5%的三年奖励;对企业引进的重点院校大学生和硕博人才,给予4至16万元的购房和购车补贴。
原标题:武汉经开区加快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