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 » 正文
 
能源独立:中国这条“长征路”怎么走?
日期:2022-07-1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uxuanr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油气等能源价格暴涨,全球能源危机阴云密布,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对一国发展而言,能源独立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多位专家8日在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指出,中国的发展必须把能源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能源独立。当前,很多国家都在重新审视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潜在风险。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望成为我国能源独立的破题之路。

“能源中国”由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迄今已举办了八期。

破题能源独立:可再生能源是关键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在当日的论坛上表示,能源安全是保障国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粮食”。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经济总体下行压力不断累积。受全球供应链不畅、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天然气、电力、油品短缺问题愈演愈烈,全球能源价格飙升,加深了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也让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过度依赖化石能源而造成的潜在风险。


对于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将之形容为:“炉子必须稳稳生在自己家中”。谈及中国如何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吴吟强调能源独立性的重要性。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通常被形容为“富煤、缺油、少气”,但在他看来还应加上“足能”二字,这为中国将能源安全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提供了底气。

根据吴吟提供的数据,按照20%的屋顶面积、2%的戈壁和荒漠地区面积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估算,中国太阳能可利用量约22亿千瓦。另据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数据,中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6.9亿千瓦;陆地风能技术可开发量25.7亿千瓦;海洋能近海蕴藏量约14.95亿千瓦。

而且,中国电池和电动车发展亦世界领先。吴吟表示,这意味着相关产业可以支撑可再生资源发展,支撑中国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规划师严秉忠表示,中国要成为能源强国,首先要实现能源独立。就目前中国的能源资源条件来说,能源独立需要发展可再生资源。在俄乌战争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背景下,加快发展可再生资源的意义更加突出。

他指出,能源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先锋队,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严秉忠认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阶段,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

先立后破:煤炭仍是压舱石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中国是富煤国家,在能源安全问题上,煤炭依然是“压舱石”。端稳能源饭碗,煤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他强调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

一方面要全力以赴保存量,包括煤炭开采量、火电发电量等还是要按部就班地从政策、金融、交通运输、仓储等方面予以保障。另一方面,在增量领域,应该尽最大可能,用非化石能源去满足新增电力需求。

邹骥介绍,据测算,要从现在不到一半的非化石能源支撑能源增量变为可以完全支撑增量,大概还需几年时间,这有赖于加速非化石能源装机的安装,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的产生。进入“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扩大非化石能源增量,逐步有序地替代现有的煤炭存量,才不至于动摇能源安全的根基,才能做到先立后破。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指出,考虑到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环境,我国需要重新审视“控煤、稳油、增气、扩大新能源”能源战略的安全风险。高度进口依赖下难以“稳油”和“增气”。为应对油气进口风险,能源安全必须立足“国内为主”。近期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内核和基石是以煤炭高效稳产、增产为中心。从长期视角来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长治久安之策。

聚焦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哪些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崔守军表示,短期来看,俄乌地缘政治冲突推升油价,但突发性的地缘政治冲突只能带来短期供需失调,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长远趋势仍未改变。俄乌冲突反而加速了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目前德法等国都在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有助于提升中国能源安全。他建议,大力发展光伏。高纪凡称,过去20年,光伏发电技术发展迅速,发电成本降到原来的二十分之一。在未来数十年内,光伏发电成本还会持续下降,价格低廉、供应充足的光伏发电,将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也表示,风和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制造大国,也是风电制造产业大国。2021年中国风电装机再创新高。截至2021年,全国累计装机超过17万台,容量超3.4亿千瓦,同比增长19.2%。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和风电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这使得风光产业不需要补贴,而且成本还在持续下降,甚至比传统化石能源便宜。


同时,专家提出,大力发展储能和电动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芳指出,汽车的全面电动化进程已经势不可挡。总体来看,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将于2050年左右达峰,峰值范围在4.8亿辆左右,随后以平缓速度下降。乘用车销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在2035-2040年之间。因此,可以倒推出乘用车约在2045年达到全面电动化。

“从现阶段来看,全面电动化是现阶段交通板块减排效果最好的方式,汽车全面电动化能够满足交通低碳化发展的需求,保证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不受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因素的掣肘。”她说。

此外,高纪凡还建议,加快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同时推动能源数字化。他认为,能源数字化可把太阳能、储能等电力能源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相结合,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的能源体系。


新能源的发展对电力市场带来挑战。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主任李竹指出,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下一步电力市场建设与运营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即能源安全、能源环境和能源经济方面的挑战。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能源安全一定是底线,要始终保持能源的可靠供应。针对能源环境,未来可能需要从政策性保障转化为用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针对能源经济方面的挑战,李竹认为,最重要还是要通过建立电力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去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从而尽可能以较合理成本实现能源低碳转型。

碳中和:对中国而言是机遇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经济专委会主任戴彦德认为,能源安全问题既包括短期资源自给方面的要求,也有长期如何支撑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考虑。我国油气资源高度依赖进口,自给能力不足,而且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在长期发展方面缺乏保障。碳中和目标可以协调近期和长期的安全问题,并推动实现能源独立。

他认为,碳中和对中国而言是个机遇。在这一领域,中国不仅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在某些方面中国还处于领先地位。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一些项目因达不到低碳要求无法“上马”看似会影响就业,但实际上能源转型将产生大量对新能源的投资,这些投资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助于稳定就业。

戴彦德表示,要实现碳中和必须效率优先,要把效率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在节能低碳问题上,要做到“四个轮子一起转”,即发展模式上要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供应模式上要换,努力摆脱对传统高碳能源的高度依赖;生产模式要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生活模式上要简,要简约化,降低需求。一定要把效率不仅写在文件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

原标题:能源独立:中国这条“长征路”怎么走?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国是直通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