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在船舶领域的渗透在加速,今年表现尤为明显。
今年以来,国内涌现多个氢燃料电池船舶项目,如浙江舟山首批氢能船舶交付、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500kW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开工;相关扶持政策也明显增多;法规标准方面,中国海事局发布了《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中国船级社发布了《E23 氢燃料电池》、《B07 氢气瓶》、《M28 重整装置》和《船舶应用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指南2022》,使得氢船检测开始有标准可依。
单从这些相关项目及标准看,国内氢能船舶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相较于燃料电池汽车要晚了几年。但是从短时间内密集出现这些动向来看,说明国内氢能船舶正在快步迈入发展新阶段。
集中涌现多个项目
船舶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为11.2亿吨以上,约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5%,并呈继续增加的趋势。在IMO2020限硫令和“双碳”目标压力下,船舶行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基于氢燃料电池在船舶领域应用优势明显,且不产生温室气体,因此氢燃料电池船舶成为船舶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选择。
加上现阶段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较为缓慢,燃料电池企业亟需其他应用场景来支撑自身的发展,综合因素使氢燃料电池船舶热度大增,乘势而起。
其中,国氢科技、中国船舶712的燃料电池产品在6月、7月先后取得了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型式认可证书。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型式认可证书,是对安装在船舶上的船用设备的一种认证形式。根据规定,一旦认可成功,在认可时效的5年之内,相关设备可免认证直接安装在船级社检验服务的所有船舶上。
两家企业陆续获得这一认可证书,这在一定程度意味着,国内燃料电池企业进军船舶领域的战役已经打响。
上述动向中还有“浙江舟山首批氢能船舶交付”、“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500kW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开工”等事例,标志国内氢能船舶已经开始逐步迈入工程化应用阶段。
一个令人期待的氢能船舶时代渐行渐近。
市场蛋糕有多大?
为了推进氢燃料电池船舶的发展,近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层面均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
中央层面,3月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
地方层面,河北、浙江、山东、广东、四川等发布的省级氢能产业相关政策中均提到支持氢燃料船舶发展,推进氢燃料船舶示范应用。另有北京、天津、保定、唐山、大连、常熟、宁波、青岛、武汉、广州、成都、上海等城市也已发布了支持氢燃料船舶发展的政策,其中大连、上海青浦区、上海临港新片区、舟山市、潍坊市还专门制定了相关财政支持政策推进氢燃料船舶的发展。
近日,广东韶关市提出着力发展氢燃料电池船舶,并预计未来几年韶关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改造船数量和新建氢燃料电池船舶数量约为100艘。
为推动氢燃料电池船舶快速健康发展,在船用燃料电池产品的法规与标准方面,相关单位也快马加鞭,仅今年年初就颁布了两项相关规则:
2022年3月,国家海事局印发了《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2022)》。该规则表明,即日起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的设计、建造、营运、检验和检测都应符合该规则的相关规定;
2022年4月,中国船级社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氢气瓶》、《重整装置》等3份涉及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产品检验指南。这3份指南分别对氢燃料电池相关的氢气生成、氢气储存、燃料电池3个关键部件的材料选取、设计及技术要求、试验测试等做出详细要求。
以上这些政策与标准的出台,为氢燃料电池船舶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国内氢燃料船舶正逐步进入发展的全新阶段。
随着外部环境利好,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燃料电池企业在这领域展开布局,除了上述国氢科技、中国船舶712所,还有大连化物所、未势能源、喜玛拉雅、氢蓝时代、中科嘉鸿等科研机构与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多家企业还申请了相关专利成果。
根据交通运输部水科院的数据和专家预计,2025年氢燃料电池系统改造船数量和新建氢燃料电池船舶数量分别约400艘和200艘,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一场在船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角逐赛即将上演。
原标题:氢能船舶“从0到1”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