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拉光伏电站是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的水光互补一期项目,电站位于雅江县柯拉乡,场址海拔4000米至4600米,总投资超53亿元,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年利用小时数1735小时,年平均发电量20亿度,计划2023年全容量并网发电。
柯拉光伏电站送出线路示意图。 雅砻江公司供图
水光互补:平抑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
“柯拉光伏电站最大的特点是水光互补。”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雅砻江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吴火兵介绍,传统光伏发电受昼夜影响大,中午达到峰值,夜间为0,波动性强、随机性大,大规模光伏发电集中接入电网,将对电网产生影响,不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是雅砻江中游的龙头水库电站,是四川省内库容最大的水库电站,装机300万千瓦,总库容108亿立方米,调节库容高达65.6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特性,可平抑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
吴火兵说,柯拉光伏电站发出的电,通过电网接入两河口水电站,利用两河口水电站巨大的库容调节能力,平抑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可以实现短期日调节和中长期的季调节、年调节,“这样水光互补之后,就能输出稳定的电力。”
记者了解到,柯拉光伏电站所在的甘孜州,光伏发电出力存在季节性差异,呈现“冬春季出力大,夏秋季出力小”的特点,与水力发电“夏季丰水期、冬季枯水期”的特点形成天然的年内互补。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李昇指出,柯拉光伏电站水光互补开发模式,通过水电和光伏发电年内出力特性互补,可以提升送出线路的利用率,提高综合发电效益。“柯拉光伏电站将水光互补开发规模首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柯拉光伏电站效果图。 雅砻江公司供图
实施“牧光一体化”带来“光伏+N”效益
柯拉项目所在区域为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记者了解到,电站建设期间,预计将为当地缴纳税费6亿元,投产后每年还将贡献税费超过1.5亿元。
为进一步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将通过“光伏+特色产业”“光伏+基础设施提升”“光伏+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带动民族地区农牧、旅游、交通等产业发展,产生“光伏+N”的效益。
雅砻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结合当地牧业需求,将光伏支架增高,光伏组件最低离地高度1.8米,满足植被生长需要,保障牛羊放牧空间,实现“牧光”互补。同时,项目建设将对当地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通过道路改造,增加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种植高原植物,开展高原生态保护研究等多种措施,持续打造村庄景观,提升村庄建筑风貌。
记者了解到,柯拉项目建设期,可为当地提供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电站运行生产期可持续为地方提供光伏组件清洗、维护等技术岗位,以及治安、保洁等服务岗位。
当前,甘孜州正科学有序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柯拉光伏电站建设,将带动甘孜州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当地重要的经济辐射点,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柯拉光伏电站效果图。 雅砻江公司供图
打造全球领先的水光一体“数智化”光伏电站
雅砻江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柯拉光伏电站通过建立运维一体化平台,利用大数据、自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设备故障智能诊断、分析,并创造性地将场站安全预警、设备检修策略等融为一体,实现光伏电站全业务的智能融合,着力打造高海拔地区水光一体化的智能光伏电站标杆。
同时,该公司联合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地理所,多维度构建柯拉光伏建设数字孪生平台,实现高精度、真三维、全实景的柯拉光伏电站的动态、全息复刻,辅助电站建设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到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提升效率、保证工期、保障安全。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占锋表示,柯拉工程地处高原,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来辅助建设施工,可以显著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环境友好度。“智能化建设,能为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积累的经验也将为我国高海拔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根据雅砻江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研究,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总规模超8000万千瓦,其中水电约300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超4000万千瓦、抽水蓄能发电超100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完)
原标题: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在四川甘孜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