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增能源相关专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其中,专业的增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该专业未来的发展态势与就业前景。
据悉,新增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为080504T(T代表特设专业)。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申请增设的全国第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批准。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高翔表示,能源的不可或缺性,决定了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一直都很好。特别是“双碳”背景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节能减排需要,都希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管是清洁能源生产,还是能源高效转化利用,节能环境保护技术、各种先进动力系统,以及制冷与空调技术等,都离不开这个专业的人才。此外,能源大数据、智慧能源系统等新兴技术利用也离不开这个专业的人才。“应该说,同学们现在投身能源专业,生逢其时!”高翔说。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统计,全国目前有40所学校设有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除了最早设立该专业的西安交通大学以外,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不少“双一流”高校在近两年设置了该专业。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社会建设,除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这两年许多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智能感知工程等专业。
新兴储能重磅文件发布
消息面上,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首次对“独立储能”的概念进行了官方定义。
专家认为,独立储能首获官方定义,解决了储能电站结算难、受众主体单一等难题,对储能企业和投资方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独立储能身份的明确,将吸引电网企业加快布局相关业务。未来电网企业投资建设的储能电站与非电网资本投资的独立储能站,在参与电力市场时,能否获得无差别待遇,实现电力市场公平透明,还有待观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