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施工船将26号风机最后一根叶片与轮毂在近130米高空精准对接,山东首台平价海上风机在山东能源集团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成功吊装,标志着项目建设完成一个重要节点,正式迈进海上风场安装高峰,为后续海上风机提速吊装和冲刺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海岸线长、海域辽阔,向海揽风优势得天独厚,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山东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源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推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编制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印发海上风电建设工程行动方案,出台海上风电系列支持政策,推出满满“政策红包”,送上暖心“真金白银”,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分别按照每千瓦8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规模分别不超过200万千瓦、340万千瓦、160万千瓦;2023年底前建成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免于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建设配套送出工程,由电网企业依法依规回购等。坚持试点先行,建成投运半岛南3号、南4号6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积累宝贵建设经验。
作为山东首个取得核准、首个开工建设、首次实现海缆与油气管道交越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山东能源集团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北部海域,总投资约66.85亿元,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安装60台北方区域单台风机功率最大的8.35兆瓦风电机组,配套建设国内单体规模最大陆上集控中心、国产化220千伏海上升压站。项目计划于今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16.98亿千瓦时,可替代标煤5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77万吨。
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山东能源集团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全面提速提质海上风电建设。坚持效率优先,项目99天核准,核准后65天完成首桩、130天完成首吊,创下省内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最快纪录;坚持创新引领,结合渤中海上风力状况定制化设计,107米风机叶片创出国内最长纪录;坚持平价理念,精细测算、严控投资,在国内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元年引领示范;坚持产业带动,发挥“链长”作用,全力推动山东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据悉,山东能源集团聚焦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优先方向和重要战略支点,注资60亿元成立新能源公司,打造省级新能源投资平台,牵头开发渤中海上风场。随着A场址工程首台风机完成吊装,B1场址即将于7月份开工建设、首桩沉桩,发力向山东首个全容量并网平价海上风电目标奋进。两个场址项目建成投运,将担当省内海上风电产业链链长职责,深度融合经略海洋战略,力推“海陆风光氢储牧”全产业链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下一步,山东将聚焦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全力打造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2022年,省管海域场址全部开工建设,开工规模500万千瓦以上、建成并网200万千瓦左右;到2025年,累计开工规模1200万千瓦以上、建成并网800万千瓦;到2030年,具备条件的海上风电规划场址“应建尽建”,迈入全国海上风电发展第一方阵。
原标题:首批平价海上风电首台风机完成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