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行业大伽,大家下午好,我是吴峰杰,非常荣幸,我们是一家初创的做储充放一体的企业,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创新解决方案。
我相信前面的很多行业大拿分享过了,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对我们来说,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实际来看,电动车的发展,不管用快充慢充家充,还是说换电,对于电的需求是增长的,它的用电负荷也必然是同步增加的。实际上我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包括我们自己,包括我们的友商,其实也会发现,目前充电桩的建设,在充电桩的用户体验上,其实存在各种各样的痛点。还有一块,传统的充电桩的营运模式,其实是比较单一的。但是基于此,其实大家可以看到,在储能端,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就在今年的6月7日,国家刚刚发布了加快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调度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要进一步支持用户侧储能的发展,让这些新型独立的储能参与调峰调频,我们认为是为降低电网负荷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回到我们公司的定位,我们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和德国大众在共同研发储能结合充电,加电网反馈一体化的产品,目前已经实现了量产,在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我们跟BP,壳牌都有深度的合作,下面有一个视频给大家展示一下。
我们其实最主要的应用,其实是分布式场景,我们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有应用,比如停车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利用了常规的220V,380V的能源输入,可以做到一个快速的放电。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有限的电网,做快充站。比如和大众,在4S店,合资工厂会做储能充电,以及UPS整体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在海南中石油的一个服务区,在电力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也做了一个快充的场站,整个的效率也都是可以的。我们的充电桩单枪目前最高能做到150KW,电压平台范围也做得比较高的。我们目前做得比较多的是社区的快充场景,其中结合清洁能源的应用,目前也在探索当中。
大家可能会理解我们这个产品,无非就是像一个充电宝,但是相对传统的储能我们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我们是采用液冷的功率模块,采用车规级标准,它的可靠性以及它的安全性上,还是有比较高的保障的。包括我们的场景也比较灵活,相对充电端,储能带来的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我们不需要扩容,选址灵活,落地速度比较快,去年12月份,一个月可以做到200个站点,当然我们都是比较小的站点,可以做到比较快速的落地,成本比较低。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我们在一些有峰谷差的地方,通过能源管理,可以做峰谷的弥补。我们跟大众,包括BP和壳牌,在恰谈的一些项目上,都是在基于V2G、V2L的,但我们是基于充电桩来推广的,而不是车本身。
这是上海的一个案例,这个园区充电的需求非常旺盛,整个容量大概只有200多千瓦,放了6根桩,一根40千瓦,但是我们的充电功率,单桩可以做到200千瓦,而且每根桩基本上有300多度电的充电量,同时还能给园区负载供电。这里面有几个收益,一个是充电的,还有一个峰谷的收益,还有馈网带来的并不是额外的收益,而是一个稳定的收益,这就比较好的解决了储能,特别是用户侧储能,如何回本,或者说回报周期的问题。
此外,我们跟大众中国,在北京也尝试做了一个光储充放的项目,这是一个社区的项目,光伏的发电量不大,大概作60几个千瓦。我们综合下来,做了一个带光伏,带储能的方案,策略是采用了光伏直接到充电桩,同时接市电,在一定功率情况下,在电网和我们的局域网进行转换,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有限资源情况下,实现了这一套系统的充分运行。
其实我们目前的产品,更多的是偏向于分布式的,像有峰谷电价的园区,包括社区,商场,4S店,我们都有一些电站的投放。尤其是在居民社区,商业中心,包括高速服务区,其实我们的产品会带来一些不能称之为独特优势,而应该说是区别于传统的直流充电桩,或者是慢充桩,我们有一个自己独特的运营场景。
为了达到居民社区,加油站等场景的要求,其实我们是做了很多的技术创新在里面,包括我们采用了一个车规级的设计,整机的噪音是做到了55分贝以下,包括我们的防腐等级,整体是IP55,核心部件是IP67,电池系统,包括我们的供电模块系统,都是采用业内比较领先的液冷加液热的方式。其实我们产品目前已经交付了欧洲和中国市场,目前在欧洲是满足CE认证,国内是CQC认证,所有的控制器也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也是得到了德国大众的认可,我们授权知识产权到我们的合资公司。
最后,我想说,我们度普是一家以C端用户的充电需求为核心,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创新这样的一家企业,希望跟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助力国家双碳的目标落地,谢谢大家!
原标题:吴峰杰: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 可有效降低电网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