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们不是屋顶的惟一来源。在分布式
光伏发展良好的浙江地区,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提供了比黄牛们更专业的屋顶资源对接服务。
当年被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推崇的“嘉兴模式”中,地方政府承担了调节屋顶资源的责任。该模式核心在于“四统一”:资源收集统一、开发模式统一、资源利用统一、电站管理统一。占地14.2平方公里的嘉兴光伏高新区内所有厂房屋顶资源,由高新区管委会光伏办负责分配管理,为入驻的光伏项目投资商提供一站式服务。
通过行政力量分配屋顶资源难言市场化,但有效避免了投资商争夺屋顶资源时的恶性竞争。截至2014年底,该光伏高新区首批61兆瓦项目推进顺利,其中,已并网项目18个、共计31.2兆瓦,在建项目7个、共计6.5兆瓦,即将开工项目2个、共计1.9兆瓦。
部分业内人士批评“嘉兴模式”中的补贴幅度最高可达0.82元/千瓦时,抬高了分布式光伏推广成本,难以持续。据悉,“嘉兴模式”享受国家、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光伏高新区的四重补贴。其中,国家标准按照发电量补贴0.42元/千瓦时,补贴年限为20年;浙江省补贴20年,前3年按照0.3元/千瓦时,后17年按照0.1元/千瓦时;嘉兴市补贴标准为0.1元/千瓦时;嘉兴光伏高新区则是按照装机容量给予1元/瓦的一次性补贴。
浙江省光伏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赵永红对财新记者表示,“嘉兴模式”的意义在于地方政府态度的进步,她表示补贴有总量控制,远没有外界传言那么离谱。“光有高补贴是做不好的,要有好的方法,为企业提供好的服务。”赵永红称。
杭州地区以地方政府牵头、行业协会配合的方式同样提高了屋顶资源配置效率。地方政府对分布式光伏投资者关心的屋顶面积、业主经营状况等关键信息具有天然垄断能力,是挑选优质屋顶资源的最佳人选。在杭州,几大园区管委会主动挑选出实力出众、发展意识强的企业作为业主单位,并委托行业协会对各业主单位进行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宣传教育。
在赵永红看来,“只有业主单位变得专业,行业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果业主对光伏一窍不通,行业只能陷入低级的价格竞争,影响项目质量。”行业协会会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荐一批分布式光伏系统开发商,让双方自行接触、谈判,成功率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