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参加了一个会议,一个名字很重要但对效果开始并不看好的会议,结果这个会议是老红参加各类光伏会议中获取信息最多的会议。这个会议的名字叫“《光伏农业行业标准》编制工作座谈会”,是由中国光伏农业委员会主办的。
在国内,但凡出现“中国”二字,必有国家背景,可这个委员会不是,是货真价实的民间组织。一个民间组织去办一个国家该办的事情,其与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会后的推动能力如何,难免会让老红质疑会议的价值。
当前光伏产业,需要标准、呼唤标准由来已久,但是标准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似乎难让业内满意。因为标准的缺失,做产品加工的,需求方更多是从对供给方老板的人品判断产品质量;做电站EPC的,更多是讲自己做过多少项目却讲不出做得水平如何;做电站投融资的,更多是宣传自己拥有多少知名专家和高端设备协助判断电站的好坏;因为标准的缺失,当天的会上与会者更是惊呼:如果没有标准,那些打着光伏农业招牌做光伏的企业,会给光伏农业这个产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产业标准基础薄弱,一时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光伏农业更是如此。本来农业的标准化相对其他产业是落后的,现在光伏作为新兴产业更是标准严重缺失,在这个极端不利的基础环境下,要做好农业和光伏这个交叉产业的标准,无疑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可是,中国光伏农业委员会偏偏选择了要做这么一件事情。
现在光伏大热,每年光伏的会议很多。会议的真正意义在于解决问题,可现在不少的会议是会议经济,是名人经济。会议比的是领导的规格、企业家的大小、专家的名头,可这些与会者未必是会议问题的最佳解决者。这次光伏农业标准座谈会没有特别的光伏名流,与会并发言者是来自院校、研究单位和生产一线的工作者。可他们不乏思想,拒绝空谈。
会议上有着各种争议:光伏农业应以农业为主没有争论,但是是叫农业光伏还是光伏农业有争论;召开光伏农业标准会议没有争论,但是来自农业的专家是否太少有争论;建立光伏农业标准没有争论,但是民间组织提交的行业标准是否具有法律地位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