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他本身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或技术,小到电池,大到用电设施都是一种“储能”,但从产业角度来讲,储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传统储能,就好比以抽水蓄能电站为代表,技术相对成熟,应用也较为广泛;新型储能则包含了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机械储能等。有着响应快、功能广、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特点,而且可布局的空间更多,环境适应性更强。
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深入人心,我国以及世界都在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超40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5月26日,由中国华能、中盐集团、清华大学等多家产学研单位,历时两年建成的世界首座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投运。该电站不烧煤或天然气,而是通过压缩空气推动透平发电机组旋转发电,具有储能密度大、存储周期长、投资成本较少等优点。与国外已有的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相比,该电站最大的创新点是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非补燃技术,实现压缩空气储能零碳发电。因为补燃式在膨胀做功时需要燃气补热才能维持系统的循环运行,因此存在能耗大与碳排放的问题,电能转换效率只有20%。
据了解,该电站投产后,可为江苏电网提供6万千瓦调峰能力,一个储能周期可存储电量30万千瓦时,每年增加调峰电量约1亿千瓦时,为夏季等用电高峰时期的能源供给增添了保障。
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副所长黄碧斌同志在采访时就曾表示,“目前我国的新型储能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效率、容量、寿命等核心指标仍有待突破,特别是面对极端天气条件下时的应对手段”。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应以满足供电保障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重点推动大容量、长周期、低成本、高安全的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助推新型储能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新型储能再添一员,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