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电力发展情况及“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持续开展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加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应用,支持建设独立储能设施,推动新能源场站合理配置储能设施,引导有条件的新能源项目探索制氢应用,到2025年,新型储能设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
山东省能源局电力处处长李爱民指出,“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山东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将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科学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重点围绕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海上风电片区,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到2025年,全省风电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力争达到800万千瓦。布局“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规划建设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和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推动整县(市、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示范,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其中海上光伏1200万千瓦左右。
二是积极安全有序推动核电建设。秉承“严慎细实”核安全理念,积极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海阳、荣成等核电厂址开发建设,积极做好新厂址前期工作,加强储备厂址保护和研究论证,适时启动开发建设。到2025年,核电装机达到570万千瓦。
三是全面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优先推广使用成熟适用技术,重点对供电标准煤耗在300克/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实施节能改造,到2025年,完成煤电机组节能改造1000万千瓦以上,全省煤电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下降至295克/千瓦时左右。现役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新建机组达到灵活性调节要求,到2025年,完成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1000万千瓦以上。深入挖掘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供热潜力,推进中远距离供热,扩大供热范围,全力保障民生热力需求,到2025年,完成煤电机组供热改造1000万千瓦以上。
四是大力推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持续开展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加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应用,支持建设独立储能设施,推动新能源场站合理配置储能设施,引导有条件的新能源项目探索制氢应用,到2025年,新型储能设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加快布局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文登、潍坊、泰安二期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适时启动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站点资源普查和开发建设,到2025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到4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达到800万千瓦。深入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用户侧削峰填谷,增加系统调峰能力,到2025年,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600万千瓦以上。
据李爱民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西电东送”格局将进一步强化。作为电力行业保供应、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山东省将继续大力实施“外电入鲁”战略,积极对接争取新通道建设投产,全力提高既有通道配套电源建设,不断提升“外电入鲁”送电水平。
一是打造“五交四直”受电格局。在现有“五交三直”外电入鲁输电通道基础上,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同步推动相关配套电源建设;适时推动第五条直流输电通道纳入国家规划。到2025年,形成“五交四直”受电格局,接纳省外来电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以上。
二是强化“外电入鲁”通道电源支撑。重点加快既有直流通道配套电源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鲁固直流通道千万千瓦级“风光火储”一体化电源基地,加快昭沂直流通道配套电源建设,优化银东直流通道配套电源结构,持续提高通道送电能力和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
三是深化与送端省份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外电入鲁”送电通道富余空间,深化与甘肃、吉林、宁夏、青海、内蒙古等送端省份能源战略合作,签订中长期购售电协议,确保外电稳定送入。到2025年,既有直流通道利用小时数提高到4500小时以上。
原标题:山东:积极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 2025年新型储能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