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规划》出台,将消除38万辆电动汽车司机的充电里程焦虑,60亿元投资将带动超千亿元产业——汽车充换电服务迎来大变局
充换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配套,是城市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规划》正式印发,加快推进全市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一张网”布局。
根据该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市充电桩总量达到20万个,可以满足38万辆左右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全市车桩比达到2∶1左右;从产业带动效应看,预计完成充换电设施建设投资约60亿元,带动电动汽车行业产值约800亿元、动力电池行业产值约300亿元。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该规划不仅将促进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而且将大大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市民生活品质,优化苏州能源消费结构。
电动汽车猛增,充电里程焦虑亟待消除
从2016年起,苏州市电动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0%。通过模型测算,预计至2025年,苏州市电动汽车保有量约38万辆,电动化率约为7.2%。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换电服务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比如充电站点太少、充电服务能力相对较低等。截至2020年底,苏州全市累计建成充电设施约2.2万个,尽管在全国城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但难以满足车主的现实需求。很多电动汽车用户吐槽,途中不断滋生充电里程焦虑,城市公共配套服务对电动汽车不够友好。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充电站主要集中分布在各县级市(区)中心区域,周边区域内充电站数量相对较少,充换电设施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充电桩企业运营管理缺乏明确行业管理规范。部分充电桩运营商长期疏于管理维护,导致充电设施性能下降,存在安全隐患,实际充电过程中体验较差。
另外,我市电动汽车的公用充电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商业区、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公共区域,充换电设施的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物及配电网改造、道路管线改造、动迁、产权归属等问题。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利益主体多、诉求不一致,布局建设难度较大。蔚来、吉利等企业在我市开展换电站试点建设,布局数量较少。由于没有统一的电池标准,目前换电站难以实现多品牌共享。
对标一线城市,全市车桩比要达到2∶1
问题多多,如何应对?该规划紧扣“十四五”时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需求,加强苏州市公共充换电设施发展的全局设计,加大能源、交通、市政等公共资源协同力度,整体统筹公共充换电设施布局规划,以满足近期各类电动车辆的充电需求为目标,预留一定规模的充电桩。
规划明确,到2025年,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贴近用户、便捷高效、智慧互联”的充换电服务网络,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38万辆左右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对标上海等一线城市发展水平,推动全市车桩比达到2∶1左右,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公共充电站布局。目前,我市已建成公共充电站694座,公共充电桩5913个,平均服务半径2公里。“十四五”期间,规划扩建144座、新建1149座公共充电站点,新增29743个公共充电桩。至2025年,全市共有公共充电站1843座,公共充电桩35656个,实现全市公共充电站平均服务半径1.2公里以内,其中核心城区公共充电站平均服务半径1公里以内,其他区域公共充电站平均服务半径1.5公里以内。
——专用充电站布局。目前,全市已建成专用充电站271座、专用充电桩2591个。“十四五”期间,规划扩建67座、新建208座专用充电站,新增6420个专用充电桩,主要分布在公交车、客运车停车场以及环卫车、物流车等自有场地。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专用充电站479座、专用充电桩9011个。
——换电站布局。换电站是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提供充电和动力电池快速更换的能源站。与充电模式相比,换电站采用的是“即换即走”的设计思路,补电速度快是其突出优势。规划在苏州市打造换电模式试点,结合充电场站布局换电设施,构建充换电综合服务站点;探索出租车、私家车等领域的共享换电模式,优化提升共享换电服务体验。同时,在公交场站、环卫部门、港口码头、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等短途、高频、重载场景,布局专用换电站,探索车电分离模式,促进重卡领域的电动化转型。“十四五”期间,苏州市规划新建122座换电站,其中市区75座、张家港市6座、常熟市12座、太仓市18座、昆山市11座。
市域一体化,实现充换电服务“一张网”
市发改委能源处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2017年,我市编制出台《苏州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2017~2020)》,为“十三五”时期全市充电设施建设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2020年,制定实施《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而《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规划》是集大成者,优化整合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形成充换电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
着眼于市域一体化,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一张网”,这是该规划最大的亮点。“十四五”时期,苏州按照规划方案,有序推进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与人口分布、车辆出行等特征相符的基础设施“一张网”,实现“桩随车走,便捷充电”,打消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里程焦虑。
新规划实施,不仅大幅缓解电动汽车找桩难、充电难问题,增强社会对使用电动汽车的信心和意愿,而且可以避免公共充换电设施的无序竞争,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设施投资运营,规划要求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办理速度。对个人或企业用户申请安装充电桩的,电网企业应开辟报装“绿色通道”,减少用户的办事流程;新建独立用地集中式充换电站,在办理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及施工许可时,应简化建设审批流程,推进项目尽快实施。
对于“十四五”期间新建的小区,规划指出,应100%具备充电设施安装接入条件,包括预留电力容量,建设配电分支箱、管线桥架、计量表箱,表后桥架及线缆敷设至每一停车位;应按不低于车位总数的30%配建充电桩,充电桩应具备有序放(充)电功能,并优先布设在公共车位,实现错峰、共享、智慧充电。
原标题:《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规划》出台 汽车充换电服务迎来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