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以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为基础,在电站水库库区安装了总面积约2000亩光伏区,与潮汐发电形成互补。“在运行期20年内,可实现年平均发电1092小时,年平均发电量超1亿度,可满足约3万户城镇居民一年的家庭用电需求。”龙源电力浙江公司项目部经理陈东升介绍,与同体量火电站相比,发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1654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4479吨。
(图为潮汐库区光伏板全貌 受访者供图)
我国拥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适宜建造潮汐发电站,而潮汐发电受制于涨潮与落潮的时间,发电的间歇时间较长。“将潮汐发电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每日平均可发电时间从12小时延长至18小时。”陈东升认为,这种新模式兼顾了电力供给的绿色清洁和安全稳定,有利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施工设计上,施工窗口期短、材料运输困难成为项目建设的一大难题。和常规陆上作业不同,水上建设施工需结合潮汐涨落进行,只有蓄水达到一定深度时,施工船只才能行驶。而潮光互补电站的光伏区蓄水深度仅为0.6至1米,无法满足运输需要。对此,项目部对船只进行改造升级,最终实现了吃水0.5米即可施工作业。同时,项目部精准分析研究潮汐曲线图,科学优化设计施工时间,将每日有效施工窗口期延长至10个小时。
在首批光伏组件并网发电后,项目后续施工在不影响潮汐发电的前提下,采用“边建设、边验收、边并网”的滚动施工方式。“当库区水位上涨时施工建设,而水库需要泄水发电时,就暂停施工。”陈东升举例说,前期通过与电网公司协调,利用2次停电的机会,将5条光伏集电线路分两次并网发电。同时,对已并网线路的方阵,在安装管桩、支架、组件、桥架、电缆等设备的施工工序上优先安排,保证施工质效。
(图为太阳能板阵列 受访者供图)
设备建成后,如何对后期运维情况进行精准检测?陈东升告诉记者,为做好设备运行实时监控,该项目采用了龙源电力自主开发的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平台,实现故障智能预警、报表自动生成、电量精准对标等智能一体化管控,将项目所有高低压设备、光伏发电组件运行数据、场站和库区视频监控信号进行全量采集,还可以实现在浙江省杭州市的集中监控中心对设备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依托数字化平台大数据分析,应用专家预警、低效分析、阴影分析等智能预警模型,还可以开展光伏发电设备的健康监测远程诊断,提前发现设备潜在问题,预警准确率达85%以上,有力推动设备运维从被动检修向预知维护转变。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投产,龙源电力浙江公司纪委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监督检查,每季度派出纪检干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驻点监督,聚焦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环节,回访相关供应商。“通过组织项目部门签订‘廉洁工程’建设责任书和承诺书,在项目现场讲授廉洁从业党课、解读工程建设领域警示案例,开展廉洁谈话等方式,筑牢拒腐防变底线,推动项目廉洁高效实施。”龙源电力浙江公司纪委有关负责人说。
原标题:新闻纵深|潮汐与光伏协调发电:绿色安全稳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