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简称CAES),是继抽水蓄能之后,第二大被认为适合GW级大规模电力储能的技术。
与抽水蓄能的思路类似,空气压缩储能技术用电力驱动压缩机组,把电能转换为空气内能,压缩后的空气可以被储藏在地下洞穴内,这是目前唯一能在规模上跟抽水蓄能相媲美的方案,并且响应速度比抽水蓄能更高。
那么,为什么要建设储能系统呢?又为什么要发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呢?
现行的电力系统由原材料、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这五大价值链组成。用消费品零售业来做类比的话,就好比原料、生产、运输、分配和消费都有了,唯独没有仓储这个环节。
电力系统用户端每日的用电负荷是波动变化的,且峰谷差日趋增大。为了满足要求,当前的发电装机容量与电网容量需要按最大需求建设,发电端根据用电端的实时动态负荷进行匹配。在用电低谷时,发电机组停机或低负荷运行,这导致发电装机容量和电网容量的利用率低。
不仅如此,这种现行系统的动态平衡存在风险,比如近年来在印度、韩国、美国、英国等地都发生了大面积停电事故。增加储能系统为电力系统提供缓冲,不失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我国储能装机将达到200GW以上,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提高至10%~15%,可以催生一个万亿级的产业。
储能技术可将间断、不稳定、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储存起来,再按照需求平稳、可控地释放,具有平滑波动、跟踪调度输出、调峰调频等功能,可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大规模并网,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未来高效、低碳、高安全性能源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相较于大电网,具有负荷波动大、系统调节能力差、故障率高等问题。
储能技术可作为负荷平衡装置及备用电源,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并且规模大、单位成本低、寿命长、安全环保,能够实现真正的碳中和。
因此,储能技术被称为“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
有了压缩空气储能充当稳压器,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产生的急剧波动的低质量电能“变废为宝”“点石成金”,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巨大。
在用电低谷时段,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至高压并存于洞穴或压力容器中,使电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将高压空气从储气室释放,进入燃烧室燃烧利用燃料燃烧加热升温后,驱动涡轮机发电。
一套完整的压缩空气系统五大关键设备组成:由压缩机、冷却器、压力容器、回热器、涡轮机以及发电机。各部件作用如下,
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内能,空气压力可达70-100 bar,温度可达 1000 ° C;
冷却器:热交换设备,用于存入压力容器前的冷却,防止空气在压力容器或洞穴中压力减少
压力容器:存储冷却后的空气,若采用洞穴存储,则需要满足耐压程度较高、密封性较好的地质条件
回热器:热交换设备或燃烧室,将空气温度提高至1000℃左右,使涡轮机持续长时间稳定运行,以便于提高涡轮机效率。
涡轮机:空气通过涡轮机降压,内能转化为动能。
发电机:多为同步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
目前压缩空气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与抽水蓄能一样太受地理条件约束,建造压缩空气系统,需要特殊的地理条件来作为大型储气室,如高气密性的岩石洞穴、盐洞、废弃矿井等,这一限制是影响这项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传统的空气压缩系统,系统效率仅为40%-55%,相比抽水蓄能的80%,效率较低。
近年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实践和应用中发展迅速,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技术和政策方面存在发展瓶颈和挑战。首先,CAES的关键技术瓶颈需加大科研投入,比如对大规模CAES的效率、成本、寿命、安全性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推进CAES电站的商业化发展;其次,制定CAES大容量储能技术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发展目标、资金投入、示范工程和工程检验等方面;最后,探索建立CAES技术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对示范项目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激励和政策保障。
随着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进步、储能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电网对大规模储能需求的日益迫切,大容量CAES电站将逐步进入商业化运行,培育CAES产业体系,构建能源领域的经济增长点,以便支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改革和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万亿储能市场的支撑技术,啥是压缩空气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