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潮延续
2022年以来,动力电池企业投资储能的热潮延续。
以亿纬锂能为例,公司2021年就开始瞄准储能领域。公司2021年11月4日公告显示,公司及其子公司计划在荆门市掇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21亿元,建设年产152.61GWh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今年以来,亿纬锂能进一步加快投资步伐。3月10日,公司宣布,拟在荆门高新区投资建设20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和48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线及辅助设施项目;公司4月27日宣布,拟分两期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投资建设年产5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成都研究院。
宁德时代进一步加快扩产步伐。4月22日,公司公告称,拟在福建省厦门市投资建设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打造动力电池系统及储能系统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30亿元。
动力电池市场的“黑马”中创新航不甘落后。在5月11日召开的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对接会上,中创新航与武汉经开区就武汉基地3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扩产项目签约,总投资120亿元。
储能业务逐渐成为一些动力电池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以宁德时代为例,公司2021年营收达1303.56亿元,同比增长159.06%。其中,储能系统营收达136.2亿元,同比增长601.01%,增速远超整体营收增速,同时占总营收的比重提升至10.45%。
发展潜力大
中信证券指出,随着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计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达到260GWh容量,储能产业链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上市公司纷纷看好储能产业发展前景。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日前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长期来看储能领域市场规模可达到1TWh-2TWh。
同时,锂电池在新型储能市场具备优势。“目前,抽水蓄能是储能市场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路线。但抽水蓄能存在地理限制、初始投资高、周期长等缺点。以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具有灵活、快速等特点,成为新型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中信建投研报显示,2021年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09.4GW,同比增长9%。其中,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12.2%,为25.4GW,同比增长67.7%,锂离子电池占据新型储能市场份额超过90%。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储能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期。随着支持政策逐渐出台,储能产品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各项性能指标稳步提升,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政策大力扶持
政策推动储能市场快速发展。
“去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300多项与储能相关的政策,产业链投资计划超过1.2万亿元,新型储能企业在融资和技术上实现了较大突破。”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孙正运指出,2021年我国储能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储能行业利好政策频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包括《“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
其中,《“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储能市场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此外,地方关于推动储能行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内蒙古发布的《“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扶持培育储能产业集群。围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制造、电源集成等储能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发展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先进装备制造,打造储能制造全产业链。到2025年,储能核心部件完全实现就地生产,形成1000亿元产值的储能制造产业集群。
原标题:市场前景广阔 动力电池企业“抢食”储能蛋糕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