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锂电池企业多措并举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
日期:2022-05-1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henl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日,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在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需求大幅拉升的情况下,锂矿企业与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均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大幅增长。而锂电池企业却出现了营收同比增长100%~200%,净利润同比下滑20%~40%的情况。原材料企业大幅增收,电池企业增收不增利,出现了倒挂现象。由此看来,自去年年末以来的锂、钴、镍等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负担,终究是由电池企业承担了下来。

议价能力弱,受上下游双向挤压

原材料供应商产品供不应求,下游车企姿态强势,电池厂商议价能力弱。这是原材料大幅涨价,成本由锂电池厂商承担最为关键的原因。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75万辆,同比增长108%。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24.6万辆,同比增长75.3%。下游需求的大幅提升促使新能源电池厂商纷纷扩产。以锂电池供应商蜂巢能源为例,2021年12月,蜂巢能源发布了面向2025年的“凌峰600”战略,宣布将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600GWh。2021年,蜂巢能源公发布了7次扩产消息,总投资额达到776亿元,在建产能超过300GWh。

今年以来,我国电池厂商投资扩产热情高涨,第一季度锂电池投资额度超过2091亿元,总共计划扩充产能达到579GWh。而2021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的产量也仅为219.7GWh。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杨婷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池企业加速扩产,提升了企业成本,这也是多家企业第一季度利润呈同比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

电池厂商的大幅扩产使锂原材料严重供不应求

“电池的扩产需要9个月到1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但锂矿的扩产则需要15到24个月。”一旗力合副总经理肖太明这样说道。

对于电池企业来说,资金供应是扩产的最重要条件。但对于锂矿企业来说,锂矿产能的提升并非易事。某锂矿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对于锂矿企业等大宗产品供应商来说,产能的扩充是缓慢的。一来受制于矿产产能扩充本身需要的时间的影响,二来也受国家对企业采矿规定产能的约束。

根据集邦咨询锂电池分析师曾佑鹏测算,2021年,锂电池所需的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碳酸锂的需求为56.7万吨,而产能则为55.4万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需求继续扩充,便导致了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底出现的价格猛涨情况。

作为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重要原材料,钴、镍的需求热情同样高涨。曾佑鹏表示,至2025年,电池领域对钴的整体消费需求将达到19万吨,其中动力电池用钴需求将达到13.6万吨。尽管动力电池厂商正在追求低钴化,寻找无钴电池材料替代方案,但随着电动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钴需求也将持续快速增长。对于镍金属来说,虽然全球镍供应整体较为充足,但曾佑鹏表示,在新能源汽车用镍快速增长的拉动下,电池用镍的供应会出现结构性紧缺。

原材料需求市场高温不降,同时伴随产能扩充难度大、周期长等因素,使得原材料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电池厂商虽有意愿压价,但基于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难以从原材料供应商方面争取到降价空间。

从上游争取降价难,从下游争取抬价也不易

“车企本身对材料成本的把控要求更高。虽然市面上的汽车品牌已经逐步涨价,但汽车涨价将明显影响汽车销量。”杨婷婷表示,“电池厂商的动力电池议价能力明显低于3C产品和储能产品。”

对于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来说,拥有客户意味着取得一切。当前,正处于动力电池市场扩张期,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并未形成。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抢占市场份额是首要任务。肖太明表示,从近几年动力电池厂商的装机量排名来看,虽然国内前十名企业已基本固定,但其市场排名仍在持续变动过程中,这就说明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仍未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动力电池企业宁愿承担短期的亏损,也要维持与车企的良好关系。

“虽然短期内承担亏损,但长期来看,当原材料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时,电池企业便能够享受到市场份额带来的红利。”某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代表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原材料降价难,电池企业需觅新出路


四川、江西锂矿,青海、西藏盐湖是我国锂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地。曾佑鹏估计,2022年,我国锂矿石来源碳酸锂产量将较2021年增加5.3万吨,盐湖锂矿产量将较2021年提高0.9万吨。然而,我国约65%的锂原材料依赖于海外进口。这意味着我国在锂原材料方面定价能力低,锂价变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市场。再加上国外锂原材料供给会受到海运效率、出产国劳动力等情况影响,其价格变化又多了一重不确定性。

曾佑鹏表示,锂本身是一种周期性产品。他认为,高昂的锂价不会长期持续,锂价格终将会回归正常水平。他表示,到2023年,市场上的碳酸锂将出现供给过剩的情况,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锂原材料价格很难在短期内回归到原来的水平。

为了破除受价格波动影响可能出现的生产受损,电池企业与车企深度绑定是降低企业风险的典型举措。吉利的动力电池布局覆盖原材料、电芯、模组、电池包等,并与宁德时代、LG化学、孚能科技、欣旺达、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企业实现了深度合作。吉利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更是从2018年年底便开始,双方合资成立时代吉利,生产动力电池,主要配套吉利、领克等品牌新能源车型。今年3月24日,上汽集团与青山集团合资成立赛克瑞浦和瑞浦赛克电池及系统项目正式签署。

向上游拓展也是电池企业降低风险的发展方案。4月20日,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购得江西省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矿区陶瓷土(简称“枧下窝矿区”)(含锂)探矿权。今年年初,比亚迪中标智利锂矿开采权。

肖太明称,不论是向原材料拓展还是向车企拓展,电池企业总要“靠一头”,才能够最大程度保障自身的供应安全。

杨婷婷称,当前市场状况下,电池企业要想扭亏为盈,拓展国际市场不失为一条发展思路。举例来说,从鹏辉能源2021年年报情况来看,境外利润占到总利润的22.6%。她表示,一方面,出口业务带来的利润率更高;另一方面,海外电池企业的竞争压力更小些。

肖太明也为电池企业提供了几条破局建议:第一,供应商要尽可能增加产能,提高价格谈判话语权。第二,厂商尽量与上游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保障供应量,同时与下游厂商签订允许价格波动的协议,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这样一来,中游电池厂商便能够向外传导一部分由原材料价格变动带来的压力,降低风险。

原标题:锂电池企业多措并举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电子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