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秩序亟待规范
当前,中国半数左右的
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仍然用于出口,显示出我国光伏行业对外依存度仍然相对较高。
而就目前国内光伏市场发展情况看,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振光伏行业,但市场仍然存在融资难、建设成本高、回收期长、并网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光伏行业仍然还面临着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出口也仍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占比达到了52%,这极易引发外部贸易摩擦案件。
同时,由于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较低,用于研发的投入不足,多数光伏生产企业尚未建成成熟的研发体系,出口产品除了价格外,其他要素方面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频遭贸易摩擦,对欧美传统市场出口受阻。
2013年,印度、澳大利亚也陆续发起贸易救济案件;2014年初,美国第二次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出口加拿大光伏产品也出现双反预警。
这都显示出,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的结构远远还没有稳定。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2013年以来,我国部分中小光伏企业在日本等新兴市场竞价销售的苗头已开始显现,应该谨防该市场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
据海关统计数据,我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沿海一带,太阳能电池产品出口额超过50万美元的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330家上升至413家,一些2013年因资金短缺而濒临倒闭的小型光伏企业,通过代工等方式扭亏为盈,也陆续重新开始挤占出口市场。
由此看来,行业已进入由市场主导形成的调整期。在此背景下,行业出口秩序的规范,以及相关标准、行业自律守则等,都亟待设立。
(本文节选自《光伏企业国际化工作指南》一书,略有编辑,作者孙广彬系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张森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