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来已经是一份足够骄人的成绩单——国内每10辆乘用车中,至少有7辆车使用舟山市7412工厂的紧固件产品,就连国庆60周年时,红旗检阅车的涡轮发动机上,也装载了10余种他们的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的当下,这家企业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紧跟风口,通过研发、生产新能源换电紧固件,在这条新赛道上迅速实现了占有率近100%,并在去年成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老牌工厂创新的动力源泉在哪里?小小紧固件,又能有多少技术含量?近日,我们走进位于定海盐仓街道的舟山市7412工厂,探寻被称为“工业之米”的紧固件锻造之路。
会“动”的紧固件
成新宠
发动机高强度紧固件、耐热紧固件、冲压件……7412工厂发展至今,已有6000多种产品,为全国30余家知名汽车主机厂配套生产高强度紧固件、非标紧固件和异形件。然而没想到的是,在偌大的展厅里,技术经理王杰最推崇的,却是一款会“动”的紧固件。
“这是我们工厂这两年的‘新宠’,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汽车能够实现快速换电,它的功劳可不小。”王杰拿着一款组合式紧固件说。
我们接过这款紧固件,发现它有一个长方形的外壳,中心是一个四方的异型紧固件,通过铆压拼装在外壳中心。晃了晃外壳,我们发现螺母上下左右都有浮动的空间。“这中间的紧固件怎么可以动呀?”
“动,才是它的厉害之处!”王杰笑着解释,2021年1月,“蔚来”第二代换电站正式发布,加装解锁枪解锁螺母的整个步骤在31秒内完成,且连接稳定、反复分离可靠,引发了广泛关注,而我们手上的,正是换电步骤使用的关键核心部件——换电机构紧固件。
王杰说,每一辆蔚来新能源车的底部,都安装了10个这样的紧固件,更换电,需要同时与10个螺栓连接。“在看不到车底的情况下,使用固定螺母,连接难度大,紧固件的损坏率也极高。”
而能够浮动的异形紧固件,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王杰举起左手,手心朝上,用来比作汽车底部;右手把螺孔朝上,贴在左手手心。“你看,外部的限位盒与汽车底部连接,起到固定作用;中间的螺母在浮动状态下有一定的移动范围,当机器手把汽车电池顶上去时,可以实现螺栓安装的自动导向,达到快速拧紧的效果。”王杰说,这种组合式的紧固件,既实现了安装螺母位置的相对固定,又避免了螺母在安装过程中对汽车铝车身造成损坏。
“2018年,‘蔚来’在国内找了3家紧固件工厂,只有我们成功了。”王杰自豪地说,“在紧固件行业,你不仅要有种类丰富的成品供客户选择,更需要有‘应需出品’的能力。”从2020年初批量供货至今年3月份,7412工厂的三款会“动”的紧固件已实现销售数量185万只,销售额约2500万元。
917摄氏度下的
反复锻造
“只有我们成功了。”王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却倾注了7412工厂极大的心血。制造一颗小小的紧固件,要经历冷镦下料、清洗、抛丸、车加工等数道流程。而要制造一颗会“动”的异形紧固件,更难。
跟着王杰走在工厂的生产车间,数台机床轰鸣作响,种类繁多的紧固件产品箱整齐摆放。在一条生产线前,王杰停下了脚步:“这里就是‘浮动螺母’生产流程中的最重要的‘温镦’成形工艺。” 站在操作机前,我们明显感到周围的温度高了不少。
温镦工艺的开端是一台蓝色的中频加热机,一个个已经完成切断、清洗的圆柱形坯料,通过传送带送至加热区域。6秒钟后,被磁感应圈烧得通红的坯料,通过一条黑色的输送管,送至温镦机进行锻造成型。“趁热才能打铁嘛!”怕我们听不懂,王杰换了一种通俗易懂的说法。
中频加热机的温度表上显示,加热区的温度达到了917摄氏度。这个精确的数字背后,是研发人员不厌其烦的测试、调整。面对异形紧固件高安全性和耐磨性的要求,技术团队前后调整了三次温度,又通过对比不同的紧固件成型方案,最终找到最理想的温度和加热时间。
锻造成型后,还得趁着500摄氏度的余温冲孔和切边。冲压工赵凌宇戴着手套,娴熟地将螺母夹到冲床模具中,用脚踩一下开关,只听“咚”一声,螺母便有了一个直径13mm的圆孔。接着,他又迅速将螺母夹到旁边的料斗里,方便切边工位的工人操作。在赵凌宇的指导下,我们也尝试了一把。看似简单的操作,实践起来才知道这是个需要“拼手速”的活。相比赵凌宇6秒钟一个的工作节奏,我们多花了一倍的时间,不一会料斗里就攒了五六个螺母,其中一个颜色已经微微泛黑。“快快快,温度下去了,打孔切边的精度都会受影响。”赵凌宇忍不住在旁边催促。“这活不好干!”从工位上下来,我们的额头冒出了细细的汗珠,不仅手脚要配合好,还要忍受高温。
“无法亲历”背后的
机器换人
原本摩拳擦掌想来体验这款紧固件的生产全过程,没想到,才打了一个孔,王杰就告诉我们,这几乎是我们能体验的全部了。原来,生产线上的大部分工艺,都已经被机器所替代。
“再过几年来,可能你连打孔都没法体验了。”王杰笑着说。
从温镦生产线离开后,王杰又带我们去了限位盒的生产线。在一台五六米高的绿色“巨人”前,冲床连续运转。每次冲压,可在传送带上同步完成定位打孔、切废料、整形等7个工步,旁边只有一名工人在监控,效率“杠杠的”。
“你再看看那!”顺着王杰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台类似双开门冰箱的机器,2个机器臂正忙着进行垂直度全检。
王杰告诉我们,以往检测紧固件支撑面与内螺纹是否垂直,工人得把专用检具一个个拧到螺母里,那会大家个个都是“麒麟臂”。“三四个人的工作量,现在用一台气动量仪就全部搞定。”王杰说,人工减了,效率还提高了100%。
一个个现代化生产车间,只有几个工人管理;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上,优质产品依次而来……这样的场景在7412工厂已成常态。“每年我们在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方面投入的金额,保持在3000万元左右。”王杰告诉我们,目前工厂生产现场智能设备的应用占比已经达到了70%左右。
采访结束离开工厂时,王杰指着西北方四幢正在建设的新厂房说,那是去年启动的汽车紧固件产能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用,届时,工厂将通过智能工厂建设,引入新的汽车紧固件加工流程生产线,在扩大企业在乘用车市场占有份额的同时,积极研发高端紧固件,不断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军用装备等领域拓展。
原标题:舟山7412工厂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崛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