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西宁一季度GDP数据出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2%,高于全省10.9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个百分点。九成企业实现开工生产。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48户,九成企业开工并实现产值。八成以上行业保持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西宁共谋划产业链重点招商引资项目63项,总投资1221.1亿元,已对接企业59家,落实重点招商项目5个,总投资172.8亿元,全市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25.77亿元。
疫情之下,西宁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带动西宁经济高质量发展?许多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包保制”和“链长制”功不可没。
强顶层设计:
书记市长当链长 链群效应凸显
一个方案揽全局,一张图纸绘到底。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市领导担任“链长”。
链长制的优势不仅仅是落实责任、统筹资源,更在于高位推进,站在更高层面审视不同的产业链发展状况,并根据其特性和能够统筹到的更多资源去制定更科学的顶层设计,因链施策。
去年3月,为全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西宁出台《西宁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担负第一责任人的各级领导亲自抓、亲自跑、亲自盯,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23名市级领导包保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强的42家重点企业,拉开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序幕。
增强靠前服务、助企纾困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西宁市做好安商、招商工作,真情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在西宁的企业留得下、发展好。
高位推动、高位协调、高位督办!记者了解到,西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构建形成覆盖正负极材料、隔膜、铜箔、铝箔及车用储能电池制造的完整锂电全产业链,铝及铝深加工、铜及铜深加工等产业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为主的产业循环链接、优势互补发展格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中藏药生产加工、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
西宁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西宁产业“链群”规模效应凸显,光伏、锂电、合金新材料、特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
下好先手棋:
聚集壮大新能源 力争弯道超车
“我们来西宁投资,最大的感受就是西宁市委市政府决策的精准和魄力。”青海丽豪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只发展传统制造业,西宁与沿海制造业大城市存在很大差距,没有优势可言。为此,西宁聚集、壮大绿色新能源,力争弯道超车。
如今,西宁已汇聚泰丰先行、比亚迪、时代新能源等一批锂电及其配套企业,锂电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锂电新能源集群效应凸显。
锂电产业发展快,光伏产业也不甘落后,一批光伏企业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开始产业布局。
2019年,总投资180亿元的青海高景光伏科技产业园50GW直拉单晶硅棒项目选择落户南川工业园区,该项目为西宁引进了青海省近年来工业单体投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优质产业项目,在带动当地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集聚和培育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上作用突出。
今年3月,晶科能源年产30GW单晶拉棒生产项目再一次落户南川。
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的接连落户,在西宁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完整光伏产业链,西宁千亿元光伏产业基地雏形初显。
成行家里手:
链长制成为锤炼干部大熔炉
西宁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21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71亿元,增长了近三分之一,产业更迭演进为以光伏、锂电、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导,低碳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面更迭升级的现代产业体系,总体形成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的“链式链群”发展格局,结构改善、动力增强和质量提升,产业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从一年的探索实践来看,“包保制”“链长制”由党委政府自上而下驱动,打破区域、部门界限,领导挂帅统筹,对区域各类资源进行有力地整合。从顶层设计,到因链施策,再到精准招商,西宁将点状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展为链状的产业联动,区域特色产业自身循环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如同散落的珍珠,“链长”要做的不仅是串珠成链,还要关注产业的创新价值,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价值和增值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相关部门更加贴近市场、了解市场,运用‘有形之手’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南川工业园区一位负责人表示。
也有干部认为,“链长制”将成为锤炼西宁干部能力和本领的大熔炉,负责产业链的干部不仅要做好服务角色,更要了解产业、熟悉产业,成为行家里手。唯有如此,才能尽到“链长”职责,使“链长制”真正发挥作用。
原标题:西宁工业生产增长强劲 构建完整锂电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