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转机
近日,保定天威集团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2014年度发生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融资能力丧失,资金枯竭,虽经多方努力,仍未筹措到付息资金,因此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2015年应付的8550万元利息未能按期兑付,天威集团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在境内债市违约的国企。
公告显示,公司年度经营性亏损均来自于新能源产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公司新能源行业市场萎缩,产能过剩、产品价格走低等情况仍未明显好转,收入成本倒挂现象严重,部分新能源公司处于停产状态。二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834131万元,同比增加减值302208万元,对公司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对此,天威集团公开表示,将继续努力通过资产处置等各种方式筹措偿付资金。但近日,有公共媒体报道,就在市场为首单国企债券打破兑付一致“叫好”余温犹在时,有消息人士透露,在中国人民银行出面协调下,天威债券承销商建设银行态度有所松动,同意放贷给天威集团应对违约危机,但贷款规模和期限都未确定。
资本盛宴?
其他渠道也在逐渐打通。近日,东方日升发布公告称,拟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25亿元用于
光伏电站开发,且其定增事项,已经获得董事会通过。资金将用于279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和10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建设。
向日葵此前也发布公告称,拟向不超过5名的特定对象发行4亿股,募集资金12.5亿元。其中9.75亿元用于120兆瓦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项目,2.75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而实际上,通过定向增发来募集资金投资电站的光伏企业,并不在少数,此前一些其他行业的公司也欲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向光伏行业的转型。
可以用来佐证的细节是,在各个券商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上市公司拥有的可用于开发的光伏电站的规模及其资源,均被作为力证该公司投资价值的关键要素。
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不难发现,在资金问题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一些公司不得不花较高的代价进行短期的融资,以解燃眉之困,并为此负担着越来越沉重的财务成本。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企业不惜代价地拼项目规模,除了有圈占优质项目资源的意图外,更有可能是寄望于快速做大规模,通过已建好项目的电费收入来为新开工项目提供资金,以此实现良性循环,并最终达成“以电养电”滚动开发的目的。
但另一方面,扩规模实现“以电养电”滚动开发的重要前提之一,还包括至关重要的并网条件,这一点就并非资本说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