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超1/3央企布局氢能全产业链,这些重大项目已落地
日期:2022-04-28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qianjiao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发布,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地位,众多大型能源企业及上市公司加快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积极推动本地氢能产业发展。

业内专家分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能产业技术密集、覆盖面广、带动效益强,产业规模预计持续增长,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在氢能热中也要保持冷思考。各地应切实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承载能力及地方财力等多方面系统谋划、理性布局,避免一哄而上、低质竞争。

龙头企业加快布局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将氢能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绿色能源转型载体,并计划在未来15年逐步建立完备的氢能产业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日前召开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表示,在落实《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龙头企业牵引,全国一盘棋高水平布局氢能产业链。

国资委此前表示,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成果。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氢能成为“绿色办奥”理念的重要体现,其中,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氢能应用大放异彩。根据北京冬奥组委公布的数据,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累计投放氢燃料电池接驳车辆1100余台,配备30多个加氢站,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这其中就有国家电投“氢腾”大巴的身影。

国家电投是最早发力氢能产业的央企之一。国家电投战略规划部副主任申伟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家电投在氢能产业的布局包括两条主线,一条是能源线,利用大量自有的可再生能源来制氢,供给加氢站,实现分布式供能,形成氢能源网络;一条是产品线,包括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以及储能、分布式供能等示范应用。

广东省发改委近日公布《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包括湾区氢谷、云浮云城氢能特色小镇等氢能重点项目在列。其中,于1月完成签约的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将在今年开展一期建设。

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也已经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选址山东济南,总投资100亿元,一期投资40亿元,将开展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打造国家级氢能创新平台,建设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氢能在交通、供能等领域全面应用。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拟建设氢能产业研发创新中心和高水平研发实验室,建设由车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4条生产线组成的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并成立氢能产业专项基金,建设各领域氢能应用示范项目,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区。

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作为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我国质子交换膜一度依赖进口,但目前包括交换膜在内,氢燃料电池主要的催化剂、气体扩散层、膜电极、双极板等五大核心技术均在国家电投实现自主化,部分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去年底,首条全自主可控的3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在武汉投产,这是该领域技术最先进、自主化程度最高、一次性成膜最大的生产线,自此我国在质子交换膜高端产品领域具备了自主生产能力。

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氢能产业链所涉及的环节和应用场景众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有望成为万亿级市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国内加氢站也进入快速建设阶段。随着中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加氢设施需求的提升,加氢站有望在2050年达到千亿级市场规模,发展空间巨大。

氢能热中要保持冷思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已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发改委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居世界首位,在清洁低碳氢能源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在部分区域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吕建中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氢能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美国、欧盟、日本及韩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在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以及终端利用等产业链主要环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尚未全面突破技术壁垒,氢能制备储运成本过高等问题,困扰氢能产业发展。

目前,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深圳等地纷纷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积极推动本地氢能产业发展。如何避免氢能产业出现一哄而上、低质竞争,也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课题。

今年3月,在发改委举办的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各地方在研究制定氢能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支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发展基础和条件,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按照《规划》统一部署,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严禁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造成基础设施和资源浪费。

王翔强调,各地方要综合考虑本地区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合理布局氢能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等产业链相关项目,稳慎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严格落实能耗管控责任和生态环保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运营标准规范。严禁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严禁在氢能产业规划制定、投资规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相互攀比。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撰文分析,在氢能热中要保持冷思考。一些地方把氢能产业作为重要的新动能培育,纷纷开展全产业链布局,缺乏对本地发展氢能产业比较优势的客观分析,呈现热情高涨、竞争加剧之势。我国资源能源禀赋多样,对能源的选择及经济调控的回旋空间较大,各地区应切实从实际出发,从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承载能力及地方财力等多方面系统谋划,理性布局,不能跟风盲从搞政绩工程。

原标题: 超1/3央企布局氢能全产业链,这些重大项目已落地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第一财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