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领域有哪些公司?
很多人会首先想到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但如果搜索相关数据会发现,2021年我国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市场中出货量最高的,是一家名为海博思创的企业。
不仅是2021年度国内市场储能集成商的冠军,在2021年度全球储能市场出货量排名中,海博思创位居第三;2020年国内储能市场集成商占有率排名中,海博思创占比10.5%,位居第二;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和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联合发布《2021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报告》中,海博思创同样入选。
某投行公司人士向36氪说道:“海博思创是还没有上市的储能企业中做的最好的。”
电池pack为基石
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锂电池储能系统相关产品研发生产的公司。
和很多科技领域的创业者一样,海博思创的创始人张剑辉同样是一个技术型人才。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0年之前,张剑辉已经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高级设计经理,公开报道显示彼时其还有公司的50万美元期权。
但张剑辉回国创业时,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和电化学储能行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当时海博思创主要向市场提供BMS电池管理系统,并在随后数年将其拓展到了电池pack市场储能市场。
相关资料显示,东风汽车或许是海博思创的第一家客户,2011年海博思创的BMS系统在东风汽车公司内进行实车测试,结果显示其电池系统效能提高了30%,车辆行驶里程也会增加。
此后海博思创致力于动力电池成组业务,到2015年,海博思创的动力电池系统已经量产了超过5000套,客户包括东风汽车、中通客车、金龙客车等整车企。
同时海博思创与东风汽车的合作也愈发紧密。
2018年9月12日,东风汽车与海博思创合资成立了东风海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海博”),业务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车辆运营、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东风海博的主要业务仍集中在电池pack。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1-9月东风海博营收为1.88亿元,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5.29亿元,净资产为1.22亿元。根据高工锂电梳理,在2019年的首批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中,东风汽车申报的5款新能源客车,全部由东风海博配套动力电池。
今天,海博思创的动力电池Pack成组已经超过4万辆,动力电池系统年产能达4GWh。
储能业务的发力
海博思创在储能市场的业务几乎是伴随着公司成立同步展开的。
2012年海博思创中标了南方电网移动式储能项目,并于2013年10月顺利完成南方电网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储能二次系统集成验收工作。
张剑辉曾表示“储能系统的成本、寿命、稳定性、转换效率等关键因素决定了投资价值以及推广价值。海博思创在系统侧拥有应用优势,依托电池管理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电池成组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积累,能为业内提供安全且性能优异的储能系统。”
但当时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还没有大规模发展,海博思创也在利用这段时间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2011-201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行业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仅为164.1MW,商业化更是无从谈起。
直到2017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储能行业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我国储能项目开始由示范性向商业化过渡
此时,摆在海博思创的乃至所有储能企业面前的困难是,如何准确定义产品和应用场景,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赚钱能力。
海博思创曾在2018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召开的“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主题年会上作报告指出“像我们做商业化的储能要挣钱,其实挺难的。”并直言“2016年微风渐起,现在这个风也没刮起来。”
电化学储能行业盈利困难是多方面的,在发电侧、电网侧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用户侧则主要通过峰谷价差来实现盈利,然而2020年之前我国多地的峰谷价差空间与储能度电成本相差并不多。
但随着“十四五”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我国电化学储能行业正式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最重要的是,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峰谷电价机制,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为储能市场带来了利好。
此时海博思创在储能市场上的产品战略开始发挥优势。
一方面,海博思创在不断研发新的具有极高性价比和技术含量的储能系统。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博思创的功率型储能系统可提供火电机组联合调频或独立电网侧调频辅助服务,可实现大倍率2C充放电;持续运行温度≤35℃,温差≤5℃;具有毫秒级功率调节的能力,可快速响应负荷变化。
其能量型储能系统则一般用于电网辅助调峰、新能源发电、用户侧削峰填谷,可提供功率支撑,确保电网频率稳定,也可用于备用电源,确保供电安全、稳定。其产品转换效率大于90%;循环寿命超过6000次;可实现毫秒级功率调节。
2021年5月,在“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21)”上,海博思创发布了全新的HyperL1液冷储能系统。据介绍,该储能系统相比风冷系统,能量密度提升了80%,寿命提升了20%,辅助功耗降低了20%,能够大幅节约运营成本。
同时该储能系统还具有IP67双层阻燃防爆设计,能够有效抑制热失控,HyperBMCloud电池管理云平台也会对系统进行远程实时监测,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另一方面,海博思创在储能领域的业务主要以独立储能电站为主。
从出货量上来看,2021年海博思创的独立储能电站的出货量占比达到了近一半。独立储能电站意味着其不与风储、光储等结合,电站运营更加精简可控,商业模式也更容易跑通。
根据海博思创的官网显示,其储能系统项目案例主要包括:
火电储能联合调频系统
项目地点:上海某火电厂
储能容量:5MW/5MWh
应用特点:采用集装箱三层堆叠设计、一体化蒸发冷却式温控技术、调频毫秒级功率调节,
灵活响应 AGC 指令,大幅提升机组调频性能和辅助服务收益。
电网侧调峰调频储能系统
项目地点:北京某变电站
储能容量:15MW/35MWh
应用特点:高安全电池系统,应用高压细水雾消防技术;24h 容量备用,满足高负荷地区供电保障需求,同时提供电网调峰功能。
用户侧储能系统
项目地点:江苏某工厂
储能容量:20MW/80MWh
应用特点:用户侧分时电价及需量管理、调峰服务。
此前电力系统没有独立电站参与交易,所以很多储能项目经济性不高。但是相关政策出现后,国家和市场开始认同储能电站独立身份和市场价值,储能项目的盈利能力开始提升。
截止2021年,海博思创储能系统出货量累计超过1GWh,2021年更是以约1500MWh的出货量位列市场第一。而今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计将达到7.25GWh,海博思创的出货量或将再创新高。
江湖地位
目前市场上做储能业务的企业大致分为三类:电池厂商、逆变器厂商、系统集成商。
一般认为电池厂商进军储能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电池电芯也是储能系统中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这提高了电池厂商的议价能力。
但从市场情况综合来看,目前电池厂商玩家众多,国产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欣旺达等,市场竞争激烈。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得电池成本持续下降(近期由于全球疫情及经济情况影响,电池成本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仍是降低的),这对下游应用市场来说是持续利好。
另一方面储能系统对电池指标要求并不像新能源汽车那么高,储能系统集成商的选择空间很大,通常不会与一家电池供应商深度绑定。
公开报道显示,海博思创副总经理、CFO高书阳曾称“除了电芯,剩下的还有逆变器、变流器、EMS等,单独来看都可以做的很标准,但是整体还需要系统集成控制技术包括热管理、保护等多个技术”、“储能的话语权主要是由集成端的技术算法决定的,即技术壁垒。”
结合海博思创近年来与多家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子公司,并手握三峡电力、华能等大客户,其“话语权”的自信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且,目前市场上的储能系统集成商真正具备算法技术壁垒的并不多。
海博思创虽然自2012年来进行了多轮融资,引入了IDG、启迪创业、启明投资、武岳峰、华能等众多投资人,但至今仍没有上市。
2021年10月,海博思创完成Pre-IPO融资,投资方为云和资本、北京海淀国资委、清控银杏、蔚来资本、丝路基金、华能资本。有消息称,海博思创正在接受上市辅导,如果未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其综合实力无疑会进一步加强。
海博思创的储能业务的进展和成绩既有产业、政策的帮助,也有其产品战略、商业模式的推动,虽然目前其大部分营收仍来自动力电池系统业务,但储能业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
海博思创进入了储能市场的春天。
原标题: 出货量约1500MWh,「海博思创」如何做到2021年储能系统集成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