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同日在微信“
光伏电站学习交流群”上,老红看到专业投资光伏电站的北京君阳投资公司总裁彭立斌的一个分析:比如100MW电站,年收入1.5亿,投资8亿,贷款6亿,15年,利率7%,利息4200万,还本4000万,税收1300万,运维500万,全部现金流回收完毕之后,能剩5000万。如果限电20%,收入减少到1.2亿;如果利息提升到9%,利息支出增加到5400万,结果是该投资项目难有正现金流。
因为不在光伏电站投资企业工作,老红缺少对电站投资回报的精准分析,但是几年来持续的与光伏电站投资企业的沟通,难免形成了这样一个判断:2013年初,部分光伏企业可以接受最高12%的融资成本。2014年初,可以接受10%的融资成本。2015年初,对于有竞争力光伏企业来说,这个融资成本已经降到8%。记得2013年初,一家著名光伏企业高管对老红说:我可以接受12%的融资成本。时过半年,当老红为此找到一家金融信托公司合作的时候,该高管不无遗憾地说:我现在是在资产抵押条件宽松的前提下,最高接受10%的融资成本。总之,光伏电站投资不是一个能够承受高额融资成本的市场。
投融资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融资成本是一种反动,不利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大型国企的中广核,在获取电站资源、享受低成本融资方面或许会比民营企业颇具竞争优势,但是在设备使用寿命、电网限电、补贴电价收取等对投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方面不可能具有独特竞争优势。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降低融资成本,可作为大型国企的中广核居然反市场而行,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好在纵观光伏电站投融资市场,业内近来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当一些企业通过公开资本市场完成融资时,总是喝彩、鼓励之声不断;当一些企业自己设计产品通过民间开展融资时,总是反应冷淡、欲言又止。它在明确揭示:光伏产业越来越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