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风险隐忧
重金投入之下,
光伏电站项目2014年为晶科带来了2.37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近210%。不过,与全年营收99.8亿元相比,光伏电站的收入占比仅为2%左右。
孟宪淦称,地面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大概是8元/瓦,融资是个大问题。“由于资金投入大,现在光伏电站的投资主体基本还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国企。”孟宪淦称,若以上述成本计算,意味着晶科大举布局下游电站,将要付出高达百亿的资金成本。目前晶科拥有1GW左右的已建和在建光伏电站项目,按照8元/瓦的成本计算,需要投入大约80亿元,倘若2GW的储备项目也开建,则还需追加160亿元巨资。
当下,光伏电站要想确保盈利仍面临重重困境。孟宪淦表示,光伏电站要同时满足以下五点才能确保盈利:一是项目完成后要并网;二是电网要全额收购;三是补贴能及时到位;四是电站运维好;五是电站项目经得起质量考验。
而在电站质量问题上,晶科近乎“跃进式”的步伐曾引起过广泛质疑。据报道,在2011年,晶科曾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在青海德令哈建成了装机规模为30兆瓦(晶科官网数据显示是27兆瓦)的电站,如此惊人的开发建设速度能否确保电站质量,能否经得起20年运营时间的考验?在业内人士看来,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这是行业的“通病”,倘若电站质量有缺陷,一切都是空谈。
就目前光伏行业而言,企业进入下游电站建设无非是基于两点,一方面是希望借此来消化自身产能,另一方面则是觊觎国家补贴。“补贴至关重要,没有补贴肯定会亏损。”孟宪淦表示,目前光伏电价是0.9~1.0元,光伏上网每度补贴大约是0.6元,这是一笔可观的回报。
不过,现实是,“在光伏电站市场化缺乏成熟商业模式的当下,电站投资尚未形成合理稳定的投资回报。”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家层面承诺补贴甚至全额上网,但政策落到地方却不乐观,拖欠补贴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弃光”这个老大难问题也难以根治。
悲观者甚至认为,这种长期依赖于政府补贴救济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随着光伏企业跟风投资下游光伏电站,投资热潮可能会再次引发产能过剩风险,看似繁荣的背后或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投资泡沫,这种潜在的泡沫风险值得警惕。
3月中旬晶科能源江西生产基地的一场大火,也曾让这家企业备受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