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呈现出三个新趋势: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迈向高质量发展。2021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元年,2022年将是乘势而上的一年。不过,解决当下产业面临的紧迫问题,以及关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总结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和教训,为下一阶段产业升级转型谋篇布局。
政策护航 巩固发展成果
根据行业达成的共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5%将进入加速阶段,超过10%将进入到市场化新阶段。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13.4%。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了从培育示范期到商业化成长期的过程,进入规模产业化高速增长期。产业发展从政策补贴驱动到市场政策双驱动,正逐步进入市场竞争驱动为主导的新阶段。”
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将其归结为五点: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抢抓“换道超车”的纯电驱动发展机遇;三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四是构建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五是政府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标准体系、财税政策等各方面引导。
具体到技术领域,例如纯电动专用平台、800V高压平台等创新技术迎来突破、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到商用车多场景的示范应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等核心前瞻性研究取得突破,汽车控制架构的突破正在引领汽车芯片创新等。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政府部门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定。“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提到,将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整车企业要突出重点布局,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在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全国要统筹布局,不能遍地开花。林念修强调,要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加强新能源汽车违规项目清理整治,依法依规查处未批先建、批零建整、边批边建等违规行为。
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加强对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问题的系统研究,及时提出政策、举措、建议。修订完善双积分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灵活性调节机制,明确后续年度积分比例要求,组织编制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加强与国际碳排放和碳足迹管理政策的协调,为行业企业提供指导,配合相关部门研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支持政策。
建立原材料保供体系 把握智能网联“下半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关于市场化阶段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把市场能够自主完成的交给市场,政府更多支持基础前沿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提到,接下来,科技部将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全固态电池、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新一代电驱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绿色能源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给供应链带来压力,在市场掀起了涨价潮。论坛上,无论是行业人士、动力电池企业,还是车企,都针对原材料涨价提出了建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强调,要提升电池供应材料的供给水平,对锂等原材料交易市场进行市场管理,在畅通国际物流渠道和贸易流程化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保障全球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供应。
据悉,国家发改委将加强锂、镍、钴等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抓好保供稳价,加快构建开发采购并举,国内国际互济的多元化保供体系。工信部将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并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
“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上半场,智能网联比作下半场,中国汽车产业在上半场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决定胜负还在下半场。”苗圩如是说。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将车企、软件公司、芯片公司、互联网公司等聚拢在开放合作、互融共生的产业生态中。未来,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智慧城市发展企业等,都将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要跨界合作,共同发展。苗圩建议,应持续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同作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做好统筹分工,合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据悉,住建部、工信部于2021年4月、12月分两批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16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试点。试点城市重点围绕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车城网”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
住建部副部长姜万荣强调,今后将深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探索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新模式,推进车城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重构城市的交通体系。今后,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推动建设一批城乡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实验室,加快包括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技术在内的一系列低碳化和数字化关键技术攻关。
迎接竞争窗口期 车企呼吁加大扶持力度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提到,智能汽车正颠覆功能汽车。电动化革命的“先发效应”为下半场竞争提供了机会窗口期。
对于车企来说,新的增长点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带来了更加残酷的竞争和淘汰。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化,中国品牌汽车未来将是什么格局?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预判,未来3~5年,将有80%的中国燃油车品牌关停并转(关闭、停产、合并、转型)。“这不是判断而是规律,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汽车品牌。”据悉,2021年传统燃油车市场现存85个品牌,月销量千辆以下的有34个,9个品牌已经消亡。记者注意到,国家发改委也提出要规范整车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动落后企业和无效产能退出,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高效运行的产业格局。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今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35%。“考虑到产品开发需要3~5年周期,为稳定行业预期,建议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能够继续延长,维持‘十四五’期间政策稳定。”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也提出,建议提前出台2023年及以后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方便企业提前做好规划。
“先立后破”是这场智能化赛道上,新势力和新新势力的取胜对策。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提到,从2023年开始会进入“人机共驾”的新时代,小鹏到2026年会向无人驾驶过渡,并呼吁行业政策法规提前为这个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据悉,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基本上实现了车联网功能全覆盖,L2级驾驶辅助系统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38%,一些头部汽车企业已经投放了搭载V2X技术的量产新车。此外,吉利汽车和百度共同成立的集度汽车,就是要打造智能汽车3.0时代的产品,定义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和体验。据悉,其将在2022年发布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并在北京车展上进行展示,于2023年上市交付。
软件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目前很多整车厂把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扔给一级配套商,自己却不采取任何行动。”苗圩如是说。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凯则回应称,开放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地平线将进一步开放,尝试向部分整车厂开放BPUIP授权,助力车企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加快创新研发速度。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决胜市场化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