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包头市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项目竞争优选公告》,明确提出“对包头市氢能产业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项目进行公开竞争优选。风电、光伏项目和氢能产业项目需同步投产,严禁只建设风电项目,氢能产业项目不投产。”
政策指向明确,包头市氢能产业迎来巨大利好。
又何止是包头市?
放眼北疆大地,随着一个个重量级氢能项目落地投产,内蒙古氢能产业强势崛起:国内首座民用液氢工厂在乌海投运,填补了国内民用液氢生产的空白;上汽红岩氢能重卡产业链项目、美锦国鸿氢能科技产业项目在鄂尔多斯落户,鄂尔多斯市打造“北疆绿氢城”更进一步……
氢能是清洁、高效和安全的二次能源,是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领域深度脱碳的优先选择。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当前内蒙古能源发展正处于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对于自治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新春伊始,《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出台,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将立足产业资源特点,依托氢能产业发展已有基础,重点打造“一区六基地一走廊”的氢能产业布局,确保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绿氢生产基地。
一个示范区——以鄂尔多斯为中心,连同呼和浩特、包头和乌海等城市群,构建鄂呼包乌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其中,鄂尔多斯定位氢能产业综合发展,呼和浩特聚焦氢能研发,包头聚焦氢能重卡制造,乌海聚焦氢能供给。
六个基地——充分发挥自治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打造鄂尔多斯为全国最大的绿氢生产输出基地和全国最大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基地;呼和浩特打造自治区氢能技术研发基地;包头打造自治区燃料电池重卡生产基地;乌海打造自治区工业副产氢生产基地;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阿拉善共同打造蒙西氢能综合生产基地;通辽、赤峰、锡林郭勒共同打造蒙东氢能综合生产基地。
一条氢能经济走廊——到2030年,进一步扩大自治区氢能产业覆盖范围,将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纳入其中,扩大氢能在城际货运、城际客运等交通领域的应用,建成贯通全区的东西氢能经济走廊。同时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形成加注和储运两大氢能基础设施网络。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内蒙古要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制取、储运和应用一体化发展的氢能产业生态集群,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将着力打造特色氢能生产基地。依托各盟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情况,优先开展一批“风光储氢”“源网荷储氢”等绿色制氢试点示范项目,依托鄂尔多斯和包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推动风光制氢规模化发展,探索氢能供电供热商业模式,建立绿氢生产基地。依托自治区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发展氢气提纯和氢气回收技术,提高工业副产氢回收利用率和高纯氢气产能,降低用氢成本。到2025年,开展“多能互补+氢”“源网荷储+氢”等类型示范项目达15个以上,氢能供给能力达160万吨/年,绿氢占比超30%。
同时,针对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的情况,自治区将逐步推进加氢站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优先在氢源有保障、产业基础好、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多的区域开展示范,到2025年,全区加氢站(包括合建站)达到60座。
此外,加快拓展氢能商业应用场景。交通运输领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冶金化工领域鼓励开展工业绿氢替代;建筑领域鼓励特色发展,建设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项目;发电备用领域推进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
蓝图绘就千般景,扬帆破浪正当时。
据有关机构初步测算,目前内蒙古现有潜在新能源制氢产能超过330万吨,具备新能源大规模制氢的良好条件。氯碱、焦化等行业副产氢资源丰富,全自治区工业副产氢气超过130万吨,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同时,包钢焦化、神华包头煤化工、华信煤焦化、乌海化工等企业均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化石原料制氢项目,全区化石原料制氢潜在产能超90万吨。此外,内蒙古氢能应用场景丰富,且拥有较为坚实的氢能技术装备制造基础,这都将为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内蒙古:“氢”装上阵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