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新型储能相关政策逐步落地,产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就新型储能系统提出了多项提案。
健全新型储能系统安全规范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张天任
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安全始终是储能的生命底线。为了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设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建议加快推进新型储能系统安全规范。储能安全是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风险分析,推动建立储能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监测等环节的技术标准规范。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建议在考虑循环寿命、规模化、安全性、经济性和能效等指标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特别是要鼓励新型高能铅炭电池应用,打造更多的安全高效储能电站。
全国政协委员、华能集团舒印彪
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储能的主要形式,目前面临统筹规划不足、安全认识不强、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建议加强规划统筹,探索建立容量补偿机制,完善储能投资回报机制,加快关键技术创新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姜希猛
尽快出台储能电站建设运维安全指引标准,完善电化学储能电池系统热失控发生前预警、事故时保护机制、事故后防扩散技术要求,指导国内储能电站安全体系建立,降低储能电站失火风险,为储能安全、有序、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完善新型储能市场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陈康平
当前新能源配置储能,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政策机制、成本等诸多挑战,制约了新型储能的健康规范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建议在加快建设各类电力市场的基础上,研究编制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指南,明确新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技术标准等。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石玉东
加快完善储能参与市场机制设计,深入研究储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的市场主体定位、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模式。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创新开展储能调峰辅助服务,参与新能源消纳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储能运行商业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曾毓群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是提升发电容量充裕度、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建议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参照抽蓄建立适用新型储能特点的容量电价政策,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各类储能的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曹仁贤
应从核定新建光伏电站保障性收购价格、进一步加快推进绿电交易市场两方面入手,尽快完善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与此同时,发电侧储能应将储能成本纳入光伏电站保障性收购价格的成本核算中,电网侧储能应参照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办法核定调峰、调频服务价格和利用率,以此尽快建立光伏电站储能系统价格机制,缓解因储能系统成本疏导机制缺位而导致电站投资回报率急剧下降的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南存辉
加大用户侧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支持。研究制定用户侧接入储能的准入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用户侧分布式电储能系统建设运行。鼓励售电公司和居民用户配置储能,提高分布式能源本地消纳比例、参与需求响应,降低用能成本。鼓励通过配置多种储能提高微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推进储能系统解决或优化无电人口供电方式。建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储能直接参与市场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盈利,激发市场活力。
加大储能设施投入与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
要加大对颠覆性前沿性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技术的开发投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镁储能材料的开发应用。潘复生说,要着重解决传统储能存在的瓶颈问题,发展安全性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的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重点应发展固态氢储运、新材料管道运输等新一代储运氢技术、镁电池、钠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锂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材料及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李征
加大对储能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的支持力度。对清洁能源发电、先进输电、高效碳捕集利用等领域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应出台政策、完善机制,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新技术示范应用,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示范工程纳入国家试点。
信息综合编摘自:中国政府网、中国政协网、新华社、人民网、中国能源报、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等
原标题: 建言储能发展,助力“双碳”目标